美政客圖打壓中國電商
鼓動取消小額包裹免稅 專家憂轉嫁消費者
美國國會安排所謂「中國周」,密集表決多項針對中國的法案,在美發展迅速的中國電商,亦成為美國政客的「眼中釘」。路透社周三(9月11日)報道,多名美國民主黨眾議員要求總統拜登利用行政權力,就美國貿易法案規定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機制「堵塞漏洞」,他們聲稱該機制會令「非法商品」進入美國,此舉明顯試圖打擊中國電商在美國的發展。
美國於1930年代設立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機制,減少美國遊客從海外帶紀念品回國的繁瑣報關程序。2016年,國會考慮通脹等因素修訂《1930年關稅法》第321條,將小額免稅最低額度從200美元(約1,560港元),增至800美元(約6,241港元)。該條例規定,只要價值低於800美元、寄送給個人的貨物,即可不經海關檢查、免稅進入美國。
Shein和Temu成為針對公司
推動該建議的眾議員以布魯門瑙爾、德勞羅和索齊為首,他們毫無根據地聲稱,中國電商和鴉片類藥物芬太尼的賣家,會利用該機制令非法商品進入美國,「堵住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機制『漏洞』的緊迫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大量芬太尼正繞過檢查,被送到美國人家中,最終會害死美國人。」
美國全國紡織團體協會也指稱,去年有超過10億個小額包裹利用該機制進入美國,多數包裹來自中國電商Shein和Temu等時尚公司。該協會還稱,該機制導致18間美國工廠倒閉,暗示中國電商的高性價比商品令美企失去競爭力。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除中國電商外,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知名零售商沃爾瑪等公司,也長期利用該豁免機制,便捷平價地採購商品。智庫美國行動論壇本周研究估計,如果取消該豁免機制,美國消費者每年的成本,可能會增加80億至300億美元(約624億至2,340億港元)。
CBP曾擾亂中國跨境電商報關
專家指出,在美國通脹未顯著降溫之際,對華鷹派政客試圖針對中國電商的做法未必能吸票。全美外貿理事會國際供應鏈政策高級主管皮克爾稱,「取消該豁免機制等於變相加稅,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加州私立聖塔克拉拉大學教授安迪·蔡(譯音)也稱,「當政客們認為某件事有助他們連任,他們必須弄清楚美國消費者實際需要的東西。」
另外,在此前美國當局設法打擊中國跨境電商。今年6月初,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突然宣布,暫停6間報關行的「小額包裹豁免清關」資格,令這些報關行承運的合共數千噸、價值達數十億美元的電商包裹,一度無法清關交貨、長期滯留。物流專家批評此舉有明顯政治動機。
路透社報道,CBP當時聲稱,這些被暫時剝奪資格的報關行運輸貨物時,「構成了不可接受的違規風險」,令「不良行為者」利用關稅豁免,將違禁品運入美國,包括用於製造芬太尼等合成藥物的材料。但CBP並未列出任何具體違規行為,也未說明報關行是否低估貨物價值或錯誤分類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