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成立 增區內組織協調

  圖: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一連兩日舉行,今年論壇的主題為「行公益 結碩果」。/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圖: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一連兩日舉行,今年論壇的主題為「行公益 結碩果」。/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隨着亞洲區內財富快速增長,以及對具效益的公益慈善需求日益增加,全球慈善格局將會重塑。作為擁有全球六成人口的區域及變革的主要驅動力,亞洲是革新轉變的關鍵。亞洲公益創投網絡行政總裁Naina Subberwal Batra表示,「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的成立,可望加強亞洲各地慈善組職的溝通,令公益事業更有效率及具策略性。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創始合作機構包括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IDEAS Dompet Dhuafa Republika基金會、哈立德國王基金會、日本The Nippon Foundation、Piramal基金會、Rainmatter基金會、陳江和基金會、塔塔諮詢服務及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為期三年的項目,「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促進業界專業化,以發揮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潛力,普惠社群。

  Naina Subberwal Batra指,亞洲公益慈善發展規模相比西方仍較細,但過去數十年已快速增長,而亞洲公益慈善組織大都以家族為本、地區為本,要注意不同地區文化及環境,才能更有效的使用慈善捐款。

  共同塑造可持續未來

  要充分發揮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潛力,深入了解其複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環境及其對慈善捐贈行為及效益的影響實在至關重要。而「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旨在發揮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獨特優勢,通過融合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多元性,挖掘區內潛力,探討各地的獨特模式如何配合,共同塑造可持續未來。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梁卓偉表示,香港過去數十年經濟發展強勁,特區政府對非牟利機構資助相比近鄰都多,而私人慈善組職較政府靈活亦較為積極,正好與政府合作。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指,國家雖然在公益慈善方面發展較新,但政府十分重視,例如要求地方政府把公益慈善計劃納入地方計劃中,不同地方政府亦要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