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小帥與小美\胡一峰

  前段時間,「韓梅梅」和「李雷」引起了一波網上「回憶殺」。他倆是九○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語教科書中的主要人物,伴隨着七○後、八○後的英語初印象塑造了深刻的青春記憶。而在○○後以及更年輕的一代心中,「小帥」和「小美」或許將留下比「韓梅梅」和「李雷」更深的印象。君不見,在各網絡平台大行其道的二創短視頻中,「這個男孩叫小帥」,「這個女孩叫小美」幾乎是必然出現的解說詞。有時候,刷完一條五分鐘的影視劇解說短視頻,劇情了解了七七八八,卻全然不知男女主角的真名實姓。沒錯,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但又是所有代號中最重要的。尤其是文藝作品中角色的名字,常具有特殊寓意,起到輔助敘事或深化主題的作用。

  郭靖和楊康的名字,拆自「靖康之恥」,交代了故事的歷史背景。楊過,字改之,取意「有過必改,力行仁義」,寄託了郭靖對故人之子的期望;「小龍女」本是棄嬰,無論是「龍兒」或「小龍女」只是代號,卻與其莫測的身世和絕世的武功隱隱相合。如果做一條《神鵰俠侶》主題的短視頻,將楊過與小龍女改為「小帥」與「小美」,故事的主要情節或許可以講清楚,但文化味必大大消解。而我們喜歡故事,除了了解它本身的情節,更在於它能催動文化想像,把積澱在我們心中的知識、體驗和情感激發起來,黏合起來,變成一種慰藉和鼓舞的力量。而這些,恰是「小帥」和「小美」很難給予我們的。

  「小帥」和「小美」這兩個符號的背後是簡單的敘事思維,一個複雜的故事被拆解、過濾,填入固定的套路之中,一百多分鐘的電影、幾十集的電視劇、百萬字的小說,成了三五分鐘的短視頻、千把字的解說詞。這就好比,把花卷、刀切饅頭、花饃、拉麵、拉條子、饢等美食統統糅成熟麵團,「食」的性質不變,「美」的內涵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