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西藏支教 學藏語播夢想種子
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在廣州中山大學讀研究生的香港學生肖艾琳,手機裏珍藏着一條短訊:「艾琳老師,教師節快樂!」這句看似簡單卻又意義非凡的祝福,來自西藏林芝的一名學生,肖艾琳兩年前曾千里迢迢趕到那裏支教了一年,備課、輔導、學藏語……一年裏,她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學生。「未來,有的學生可能會讀職高、會上高中,也有人會去打工。」肖艾琳沉思着說:「但不論怎樣,我希望他們能保持自信,成為正直善良的人。」支教時光不僅改變了學生們,也讓肖艾琳更懂得「教師」二字的分量。「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一生的。」\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肖艾琳仍然記得她在林芝巴宜區中學上第一堂課時的情景。「學生們皮膚曬得黑黑的,稚氣未脫的臉上帶着高原紅,笑容很純真。」肖艾琳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藏族人的名字往往很長,而且有很多重複的。」她笑着說。「我們班有三個叫『達瓦』的學生,所以我們根據他們的體型和年齡叫他們小達瓦、中達瓦和大達瓦。」肖艾琳很快認熟了學生的臉孔,在課上還會直接喊名字和學生互動。這些小小的舉動,讓他們很快熟絡起來。
「在這裏,孩子們對學習很執著」
在香港這樣的大城市,上學是學生日常的一部分。而在林芝,這些孩子則把上學視為珍貴的機會。很多學生來自遊牧家庭,他們要長途跋涉來到學校寄宿,每周五才能回家一次。「他們對學習的執著非常顯著。」肖艾琳觀察到:「但他們年紀還小,有時上課會不自覺地交談,班裏就會變得很吵。」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肖艾琳決定學習一些藏語短語。「當我用藏語說話時,學生們覺得非常驚訝,他們立刻安靜下來。」她笑着說:「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他們的母語是藏語,我們用普通話教數學,這相當於他們在用第二語言來學習一門學科,難度其實很大。」
雖然學校的硬件設施很好,教室、黑板、桌椅都和內地一線城市的學校相差無幾,但學生們的數學成績卻遠遠落後。第一次期中考試的結果出來,尤其令人沮喪。為了讓學生對課本的知識吃得更透,肖艾琳每節課前都花了幾個小時準備。放學後,她也會留下來輔導學生。她還額外花時間,一個個按着順序找學生談心。「很多學生都覺得自己考得很差,很慚愧。我逐個鼓勵他們,給每個人定一個可以達到的小目標。慢慢他們在進步,到了年底,我們班從表現靠後的班級變成了中等水平,進步很大。」
「我的母校成了孩子的夢想」
廣州和香港的生活節奏很快,常常會有很多事情撲面而來。但在西藏支教那一年,肖艾琳過得踏實平靜,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學生。在最後一課,肖艾琳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夢想。他們有人希望做警察,也有人希望做生意,還有一個學生說希望能夠考上中山大學,因為這是老師的母校。「聽到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我的母校成了孩子的夢想,從未預料到自己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她說:「我的學生裏,有很多人甚至還沒有去過拉薩,更不用說廣東或者香港,但現在他們知道山外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能給他們傳達這樣一些信息,讓他們拓寬了憧憬的空間,我覺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