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前總理:慈善家應主動彌補公營機構不足
本屆香港國際慈善論壇請來不少重量級嘉賓於台上發言,其中在「『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會之差異及如何更有效地協作」的主題演講中,就請來港交所前主席史美倫擔任主持,以及身兼惠康信託基金主席的澳洲前總理朱莉亞·吉拉德(Julia Gillard)作為演講嘉賓。朱莉亞·吉拉德認為,成立信託基金是全球盛行的做法之一,未來慈善家要願意承擔更多風險,主動彌補公營機構不足。
她表示,十九世紀的歐美慈善家普遍來自大型財團,慈善事業聚焦解決國內問題,其後受全球化影響,逐步擴展至不同國家和地區。但在近年,西方模式惹起外界質疑,例如,不熟悉當地文化、缺乏同政府合作等。
儘管東方模式重視政府發揮帶頭作用,但她認為,慈善機構要時刻確保項目目標符合二十一世紀的要求,避免出現與西方模式同類的問題,當中包括要尊重當地領袖的意見、理解本地文化,以及回應地方群體的迫切需求等。她又指,成立信託基金是全球盛行的做法之一。她以其負責管理的惠康信託基金為例,基金於1936年成立,初期只有5名慈善信託人、2名律師、1名會計師,現在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醫藥研究贊助者之一,反映基金取得全球捐贈者的信任。
她認為,新冠疫情是一個教訓,讓世界各地人民明白慈善機構的重要性,並意識到發達國家民粹主義盛行,政治人物只在乎選民支持,忽視第三世界人民的健康。另一方面,政府推動慈善項目,需要顧及政治風險,導致官員傾向把資源投放在具有即時成效的硬件,而非軟件。她說,慈善家要願意承擔更多風險,主動彌補公營機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