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殷墟博物館 觀甲骨文了解千年前故事 讓年輕人繼承祖先輝煌文化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視察組繼續在河南的行程。視察組由組長馬逢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副組長吳秋北和陳勇等三十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組成。視察組一行9日早上視察殷墟博物館,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文物保護情況。接着前往中國文字博物館,了解中國文字的研究情況。馬逢國表示,當我們回顧這些歷史遺產時,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驕傲,因為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締造了如此輝煌的文化成就。同時,我們有責任引導年輕一代深入了解並繼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以確保文化的連續性和發展。通過這樣的傳承與創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更加可期。●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紅麗、劉蕊 河南報道
視察組一行首先前往殷墟博物館。該館位於洹水河畔,與殷墟宗廟宮殿區隔河相望,是全國首個全面展示殷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在過程中,代表們對館內的鎮館之寶——商代的「亞長」牛犧尊(一件祭禮的酒器)震撼不已,對古人在青銅器製作上的匠心獨運表示敬佩。還看到了商代人使用的陶器「搓澡巾」,了解了商朝的社會生活情況,而一片片甲骨文更是向世人訴說着千年前的殷商故事。
深刻體會夏商周文化成就
馬逢國表示,在最近幾天的河南之旅中,我有幸參觀了當地的多所博物館,深刻體會到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它們無疑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從水利工程的興修、青銅器的製造、文字的創制……每一項成就都彰顯了中華古代文明的輝煌。安陽地區,作為甲骨文出土最為豐富的地區,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成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有力證明。特別是青銅器、陶器、玉器等發掘,展示了古代人民在工藝和材料科學上的卓越成就,無疑是中華古代文明鼎盛的明證。而商代的繁榮也不僅體現在物質文化的豐富,更在於其禮制的完善。商代的禮制不僅是社會秩序的基石,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保障,它體現了當時社會對道德規範的高度重視。這些成就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驕傲,也是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
用數碼科技展現商朝面貌
沈豪傑代表表示,在視察殷墟博物館後,感到非常震撼和興奮。雖然商朝的文物在內地不同的博物館也有展出,可是這樣大規模和集中介紹商朝歷史的博物館,只有殷墟博物館,對於研究和推廣殷商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博物館還善用數碼科技展現了商朝的面貌,令參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特別在香港展示了一批珍貴的文物,覆蓋了夏商周三朝。沈豪傑表示,香港有不少人的祖先也是來自河南,希望河南省跟香港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合作,讓更多的香港學生認識自己的民族,增強他們的國民身份意識。
陳仲尼代表表示,參觀了殷墟博物館,學習了三千多年前已經建立的基本社會秩序。商朝的人播種五穀、畜牧漁獵、鑄造青銅、琢玉燒陶、交通往來及商業貿易。這種社會基礎根本與我們現今的社會相差不大,他們都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努力、注重經濟發展及改善生活,正好啟發國家及香港的同胞們必須着力高質量經濟發展、攻堅高薪科技突破及改善民生,這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
李應生代表表示,此次來安陽參觀殷墟博物館和中國文字博物館,內裏保存了大量中國商朝晚期的珍貴出土文物,如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對我國文明探源工程起了很大的研究作用。博物館以其精心策劃的展覽布局,向公眾呈現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實在是一所很值得推薦的教育基地,尤其年輕一輩到此參觀,肯定收穫滿滿。我深深體會到中央對保育工作的重視,我更加肯定的對文化自信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