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有徵兆 關懷化危機
縱然沒有精神病,但面對負面情緒,或許會令人感到無力招架,產生厭世的想法。到底人想自殺有什麼徵兆?精神健康一旦敲響警號又應如何應對?適逢每年的9月10日為「世界防止自殺日」,這次邀請了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講解自殺常見的徵兆,以及化解自殺危機的方法。
全世界每年有近70萬人死於自殺,而根據香港死因裁判庭的報告顯示,2023年共有1,092宗自殺死亡個案,即平均每天有2.99人死於自殺。每年的9月10日為「世界防止自殺日」,期間每數年更換一個主題,而2024至2026年的主題是「改變自殺的敘述」(Changing the Narrative on Suicide),意思是大家多認識、多做工夫,期望在自殺個案由出現徵兆到陷入絕望,再而至付諸實行的過程中,介入作出改變,令自殺不會發生,所以第一步就是要留意相關的徵兆。
張漢奇表示,一般自殺前的行為,會明示或暗示一些念頭和計劃,包括「交帶」一些東西和事情,例如平日自己很喜歡的物件、寵物等,會交託他人;又或分配財產,言語間好像是要交帶身後事等,又或過往未有機會做的事忽然現在很想做一次,諸如此類都有機會是萌生自殺念頭的信號。除了上述行為外,出現情緒低落、內疚、絕望、消沉、感到無助、無存在價值、覺得無人關心自己等也必須留意。
自殺抑鬱 息息相關
張漢奇指出,也有些較明顯和緊急的徵兆,例如和親友言談間透露會自殺,並提及時間、方法及身後事的安排,又或無端主動與親友告別等,若發覺身邊人有這些徵兆,建議盡快帶他們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有機會可「改變自殺的敘述」。
張漢奇提醒,有研究指出,自殺個案中,接近一半和情緒病有關,當中最常見是抑鬱症。抑鬱症現時主要靠幾個方案治療,最常用的是服食抗抑鬱藥。一般來說只要正確診斷和用藥,對病情的幫助很大,有機會最終可以停藥。
他建議,「世界防止自殺日」其中一項工作可以是提高大家的警覺性,認識哪些是正常的抑鬱情緒,哪些是真正有抑鬱症的警號。需明白哪些情況需要專業人士介入,諮詢醫生、心理學家等,及早接受評估和治療,不要越拖越後,令情況不可收拾,最後演變至傷害自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