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需要包辦

  潘玉毅

  「包辦」一詞,在字典裏有兩個意思:一手負責辦理;獨自把持,不讓人參與。而在現實生活中,它多以貶義的形象示人,比如「包辦婚姻」。中國的長輩尤其是父母對於「包辦」二字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彷彿不操心子女的事便對不起自己的身份。或許,在舊有的思維裏,包辦便是愛的代名詞吧,要讓你幸福所以替你做決定。

  父母為子女考慮的心情能理解,只是這種關心不應該達到干涉自由的程度。有些家長怕子女在外受苦,常常管太多、做太多,兒女高考填志願選什麼學校什麼專業,長大了找什麼樣的工作,甚至出門穿什麼衣服都必須得到他們的欽定。很多時候,做兒女的出於尊重一一照辦,若不是本心所願,時間久了就生出許多的隔閡來。

  愛不是包辦,我們愛一個人不是要替他做好所有事情,而是要尊重他的審美和情趣,在此基礎上讓他學會怎麼做。俗話說得好,給別人一塊金子,不如給他那隻點石成金的手指。父母不是不能管,而是應該換一種管的方式。如果愛孩子,要讓他學會自己拿主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當然安逸,可是安逸到最後,可能連基本的謀生技能都沒有,就像一隻缺胳膊少腿的老鷹一樣。

  與包辦相比,更多人喜歡包容。也許我們還沒有睿智到足以發現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陷阱,但是我們願意磕磕碰碰地成長,即使磕破了皮,摔斷了腿,也無悔,因為這是成長路上必經的階段。大人們的經驗之談固然可貴,但照搬照抄也抹殺了我們過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更何況,人這一生若從沒有努力過,跟鹹魚有什麼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