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篇/美國政界學界反思對華戰略?\周八駿

  在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競逐總統和國會的鬥爭白熱化之際,美國政界和戰略學術界出現一些反思美國對華戰略的聲音。

  被反思的對華戰略,是特朗普政府2017年12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2018年1月30日發表的國情咨文所明確宣示的,即:美國全球戰略調整,反恐不再是主要任務,中國和俄羅斯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不多久,特朗普政府視中國是美國最主要對手;拜登政府承繼了這一點。

  提出反思的,是極少數具知名度的學者和前官員。例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斯蒂芬·羅奇,2024年8月20日在《南華早報》發表《卡瑪拉·哈里斯可能成為美中關係的下一位尼克松》(Kamala Harris could be the next Richard Nixon on US-China relations)一文。

  該文的論據和結論不無天真,稱──「雖然特朗普與哈里斯均沒有表現出結束美中對抗的傾向,但一個潛在的伏筆暗示,美國與中國之間可能出現尼克松式的外交突破:哈里斯選擇了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作為她的競選搭檔。與1974年至75年擔任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的老布什一樣,沃爾茲與中國有着特殊的聯繫。」

  然而,斯蒂芬·羅奇提出觀點的現實背景是真確的,這就是──「美國與中國間日益迫近的超級大國衝突陰雲無疑呼喚着另一次戰略突破。這兩個國家正處於迎頭相撞的軌道上,看不到現實的出路。不需要多大的火星,比如台灣海峽或南海的一次意外事件,或者美國遏制政策的升級,就足以引爆兩國衝突的升級。」

  基於類似的擔憂,曾任里根總統特別助理、現任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道格·班多,2024年8月8日在《保守美國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評論網站,發表《美國最新的國防報告漏過了重點》(The New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Misses the Point)一文。該文批評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報告,渲染「美國正面臨巨大風險。來自全球各地的威脅指數倍增」是無稽之談。

  道格·班多認為,數十年來,美國都是最安全的大國。自19世紀中葉至今,美國始終主導着北美大陸與西半球。美國被東西兩個大洋與南北的弱小鄰國環繞,基本上不用擔心外部攻擊。關於美中關係,作者指出──「從美國安全的角度來說,這座島嶼的價值在於『妨礙』中國,而不是保護美國。台灣不值得美國開戰,不值得美國與一個帶着民族主義抱負且關係到其重大安全利益的核大國開戰。華盛頓應該嘗試其他形式的對華威懾手段,而不是拿美國的國家存亡去冒險。」

  在美國,上述觀點並非主流,是少數派,不可能變成主流而佔多數。然而,憂慮美國加強加快推行全面遏制中國的戰略,會給美國自己帶來無法承受的代價,這一點,在不少美國人心中有共鳴。有些人不說。有些人無處說。有些人說了不產生影響。道格·班多是知名人士,覺得有責任說出來,對美國政界和戰略學術界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即使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全國大會上,攻擊中國也不是主要議題。主要議題是特朗普和哈里斯相互攻擊。美國內部問題,佔據了兩位勢不兩立的對手交鋒的陣地。

  這一切,反映美國對內對外皆陷入了困境,美國的全球戰略必須調整,美國國內必須改革。然而,美國政界和戰略學術界做不到提供調整和改革的方案,美國下一任總統及其政府不可能調整和改革。

  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宮,會摧垮美國現行政制,力圖集權,同時,推行右翼社會和政濟政策。哈里斯提出的執政百日政綱,幾乎是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政策。政府提供住房,政府管控物價,哈里斯及其幕僚撰寫和公布這一類政策時,忘記了他們對中國經濟社會政策的批評。

  儘管白宮未來主人不會調整和改革,但是,我們必須加強國際輿論鬥爭,引導和幫助各國人民包括各國政界和戰略學術界認清美國內外交困。

  同時,我們必須加強加快準備美國下一任總統及其政府將全面加強打壓圍堵和遏制中國。正在衰落的美國,對我們的威脅會越來越大,但我們看透其本質便有信心應對。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