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玉言/人生的節奏\小杳

  日前,香港ZY先生來京看中醫,老朋友們來看他。其中有一位搞地震研究的Wong老師,講起當前地球正面臨地殼運動活躍期,近期環太平洋地區頻發的地震即是實例。對於龐然的地球和宇宙,人類的認知太少太小,我們所見到這麼漂亮的雲朵、遠海內陸地區的暴雨,或許最初的起源就在於海底深處我們未曾預測也無力預測的海底火山噴發,引起了水蒸氣及洋流變化。而這樣來自地殼深處的震盪,因為所處太深,傳導到海面,人們所能見到或許的只是一波翻滾的海浪、一陣突如其來的驟雨。

  一九六○年南美的智利發生九點五級地震,短短十三分鐘造成斷層兩側的板塊錯位達到二十二至三十米,引發的海嘯巨浪高達二十五米,海嘯波及夏威夷、澳洲,甚至造成遙遠的日本沿海萬畝農田和大片住宅被淹沒,地震後激發六個死火山復活、三個新火山進入活躍期。亞馬遜森林裏一隻蝴蝶搧動翅膀,有可能演變成海洋上一場劇烈的風暴;相反,地球深處駭人的岩漿噴發,經過浩瀚漫長的傳播軌跡,來到人間,我們不知它將帶給人類的是絕美極致的海岸風光,還是極致的毀滅性災難。「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祖先早就從自然界中悟到了奧秘。

  我問Wong老師:這麼龐大神秘的宇宙和地球,人類的研究永遠無法窮盡。那麼對於這個世界的未來,您是悲觀還是樂觀?他說是悲觀的。越研究越覺得人類多麼無力無知、多麼渺小孤單。但從另一方面,越研究越清醒,越感在蒼茫的宇宙中,地球是幸運的、人類是幸運的。從自己來說,思考問題的角度更大、視野更寬,一件事物放到數十數萬億年的宏闊時空中,算得上什麼呢?有趣的是,Wong老師業餘時間研究《紅樓夢》,頗有心得新意。

  宇宙星辰的話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距太遠,可是大家都很感興趣。ZY先生還特意留Wong老師多坐一會兒,繼續聊。

  當年,梁漱溟先生曾回答「這個世界會好嗎」的問題,他是從社會的角度去看。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每個人也常常從自己的視角回看自己。展望時,往往朦朧茫然,回看時大多具體而切實。YouTube對一群七十至八十歲的美國退休老人進行採訪,詢問他們此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得到較大共識的回答有五個:

  一是後悔沒有早點退休。美國完全退休年齡是六十七歲,也可選擇六十二歲時退休領取社保福利。但提前退休將比六十七歲完全退休少拿約百分之三十的福利。很多人為了這百分之三十的福利放棄提前退休。但回過頭看,早退休可以讓他們在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的時候,享受更多的休閒時光。

  第二個回答是後悔生活太節省了。老人們到了七老八十時才意識到,人到衰老和疾病纏身時,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生活品質,也不會帶來更多的快樂了。

  第三個共識是沒有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健康。統計顯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中,近百分之八十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這些疾病多緣於長期以來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第四個共同遺憾是沒有培養一個業餘愛好。超過三分之一的五十至八十歲美國老人缺乏陪伴,還有三分之一的人聲稱很少與家庭以外的人接觸,如果沒有業餘愛好或社交活動打發時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保持積極的體力和腦力活動,對於老人維持認知功能和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第五個遺憾是沒有更多去旅行。旅行為人們提供了探究世界、體驗新生活的美好記憶。百分之三十六的老人把退休後的生活花在旅行上。當然,旅行也需要健康的身體和一定的經濟條件。更多受訪者表示,希望能花更多時間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百分之五十七)、追求個人興趣愛好(百分之四十)。

  地球是孤獨的,但並不荒蕪。人也一樣。三毛曾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她也曾說「世間萬物都在治癒你,唯獨你不肯放過自己。」可惜三毛意識到了這個道理,她最終仍沒有放過自己。

  人這一生,與這個世界相處,與自己相處。一輩子都在努力探究、適應、接納這個世界,卻往往未能探清自己,往往不肯接納自己的樣子,往往着迷於繁華熱鬧、不能適應寂靜清冷。因而,一輩子都在努力安放自己。有時安放了自己的身體,卻始終無處安放自己的心情。

  我常常想,我們無論面臨什麼問題,都應問自己三個問題:想要什麼?擁有什麼?適合什麼?想明白自己的願望及資質+周邊的條件。當你認清了心願與現實之後,你就會發現世間所有的治癒系比比皆是、紛紛而至。地球如此浩瀚無常,世間如此豐富,人生匆匆,不妨走出一個節奏,有快板有慢板,從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