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1:1還原古建 大足石刻定格世界石窟藝術史巔峰
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的晚期代表。其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5萬餘尊石窟造像,是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日前火爆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中,大足石刻寶頂山的千手觀音、西方淨土變、地獄變相等石窟造像被1:1還原,令不少玩家大呼震撼。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蔣思維表示,「大足石刻的細膩雕刻和神秘氛圍,為遊戲提供了相應的視覺素材和靈感。」◆香港文匯報記者小凡綜合中新社報道
大足石刻,是自唐宋以來保存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主要雕刻於崖壁的石刻造像總稱。作為繼敦煌莫高窟後,中國第二個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產,也是重慶市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具有鮮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等諸多特色。
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密宗,與中國的道教和孔子儒家在大足石刻造像中「三教合一」,形成了影響很大的三教和睦相處現象,這也影響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的造像時期主要為唐末、五代和南宋,特別是南宋造像最多。南宋之後,世界範圍內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規模和影響力的石窟造像,因此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古建內涵補充遊戲深度
在遊戲《黑神話:悟空》中,出現了不少佛教名勝古蹟、唐宋文物遺蹟。大足石刻寶頂山的千手觀音、西方淨土變、地獄變相等石窟造像被1:1還原,讓玩家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蔣思維表示,「遊戲與石窟寺,兩者看似分離,實則在時代背景、宗教表現等方面有關聯、融合之處。比如遊戲中還原的『地獄變相』,在實物造像中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菩薩,下層為地獄,美與醜、善與惡的扭曲對比可恰到好處地反映遊戲主人公所處的情境。」
遊戲畫面中,一尊在黑暗中發出熠熠光輝的造像,就是舉世聞名的大足石刻寶頂山千手觀音造像。該石刻在面積88平方公尺的岩石上,以主尊觀音造像為中心,呈輻射狀在岩面上雕鑿千隻手,手中大多執持法器,手心各有一眼,表現出觀音菩薩的法力無邊,智慧無窮。
以世俗生活場景為特色
據蔣思維介紹,在大足石刻諸多文化價值中,世俗化、生活化是其中極為重要的特色,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除了佛菩薩等題材的石刻,大足石刻中還有很多描繪當時人們世俗生活和民俗風情的造像,將石窟藝術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從各個側面濃縮反映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間的中國社會生活,使源於印度的石窟藝術,在經過長期發展後完成了中國化進程。
寶頂山中的造像題材尤其展現了廣闊的世俗生活場景。該處石刻造像中有諸多南宋社會生活場景,比如清晨起來餵雞的養雞女、姿態優美的吹笛女、擔負雙親在外行乞的孝子、衆人醉酒後的表情等。這些大多在日常生活中可見的情景,在佛教石窟藝術殿堂中得到生動展現,令人驚奇。
其中,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禪宗造像《牧牛圖》頗為醒目。這龕造像依山傍勢,曲折起伏地刻在近30米長的岩面上,十牧十牛穿於山水林泉之中,反映古人山中牧牛的場景。結合時代背景,《牧牛圖》看似在講牧牛人和牛之間的互動變化,實則是用生活化的方式傳達出佛教禪觀的修正過程。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馴牛的過程即為修行者悟禪入道的過程,亦可看作每個人從初生牛犢到成長、成熟、成功的人生歷程。
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造像,將世俗人物作為雕刻的主要部分呈現在龕窟中,將百姓生活以立體生動的方式記錄在崖壁上,呈現如《清明上河圖》般的繁盛景象,展現了古代社會的多元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狀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大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人們日常生活的安定、富裕,亦成為後代專家學者了解和研究宋代社會的重要實物資料。
「大足石刻的世俗化、生活化特色,見證了中國石窟藝術在唐宋的重要轉變,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對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也具有重要意義。」蔣思維說。
跨界合作為文保探新路徑
石窟寺的保護一直備受國際關注。蔣思維說,「只重保護不講利用,文物只能『孤芳自賞』。 近年來,大足石刻研究院充分利用融媒體平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場景復原等科技手段,構建傳播矩陣,建設數字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和數字藏品,形成線上雲遊、線下體驗的『孿生』格局。遊客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大足石刻的獨特魅力。」
《黑神話:悟空》遊戲團隊在大足石刻做了充分的實地考察,並採用實景掃描技術取景、製作,把中華文化直觀地呈現在全球玩家眼前,「可以說是古老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全新嘗試。」
蔣思維也注意到,《黑神話:悟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創造力,吸引了衆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國際玩家,這對打破文化隔閡,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和認同具有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得以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熟知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也為大足石刻的保護、傳承、宣傳提供了一條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