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科技發展與文化傳承雙向促進之路\馬浩文

  在全球化時代,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科技創新不僅提升了生產力,推動了經濟增長,還為社會問題和環境挑戰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解決方案。而文化傳承則是社會的靈魂與根基,承載着民族身份和歷史記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如何將科技與文化相結合,實現雙向促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作為同鄉社團的主要負責人,我深知傳承文化的重要性。香港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多元文化氛圍,儘管科技不斷進步,但傳統文化的根基依然不可替代。我有許多藝術家朋友,常常欣賞他們的作品展,那些筆觸與心境交融的藝術品,表達了無數情感,讓人感受到藝術的力量與美好。

  賦予文化遺產現代價值

  書法、國畫、水墨畫等都是我國的文化精髓,絕非數字技術所能取代。此外,重慶蜀繡、銅梁龍舞、傳統建築和民間工藝,以及獨具特色的重慶美食等,都是我們文化的瑰寶,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眾多文化瑰寶中,長城無疑是最為矚目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

  1984年,「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首次發布,激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愛長城、護長城的熱情。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長城保護工作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成效。香港重慶總會近日成為「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主題系列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旨在共同為保護我們的國家寶藏做出貢獻。正如習主席所言,「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此外,我最推崇的中華文化瑰寶便是中醫藥。中醫的「望、聞、問、切」展現了人類智慧的深邃,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在明年底投入服務,我期待這間醫院能成為中醫藥現代化與傳統智慧結合的典範,為更多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療,並推動中醫藥在全球的認可與發展。

  無論是中醫學還是中華文化,都可以與科技結合,變得更加強大。尤其在中醫藥發展方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用於中醫藥的研究和應用,提升其科學性和有效性,讓這一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科技的發展已有一定的基礎,未來的速度將超出我們的想像。因此,我們更要重視和珍惜傳統文化,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這種融合不僅是對傳統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探索。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能保護和弘揚我國的文化遺產,還能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和現代價值。當世界進入一個全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時,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科技助青少年了解傳統文化

  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文化繁榮,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並且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這不僅有助於激發文化創新活力,還能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我們可以在教育方面培育下一代,讓青少年從小接觸和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通過改進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同時,利用現代科技,製作多媒體教材和在線學習平台,讓更多青少年能夠方便地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

  三中全會有多項重要內容與香港相關,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和厚望。香港社會各界必須深入理解和領會全會精神,把握機遇,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發展中鞏固提升自身優勢,鼓勵文化創新。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讓我們攜手共進,讓香港站在舞台中心,為金融和投資世界創造機會,邁向科技發展,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常委、香港重慶總會主席、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