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中國科技大突破

  嫦娥奔月的神話,寄託着古代人類移居月球的美好想像。但人類在月球生活,首先必須解決水源的問題。雖說美蘇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登月,亦在月壤中發現微量水成分,卻一直未能確認水的來源,更未能找到在月球大量造水的方法。

  直至嫦娥五號軟着陸,月球找水才有了突破性進展。三年前,中國科學家在《科學進展》發表論文,指出通過對月壤的研究,估算出月壤含水量在0.0001%-0.02%之間,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原位發現水的存在。

  經過深入研究和反覆驗證,中國科學家近來又有了新發現。一是確認月壤中富含的氫,而氫是水分子的重要元素;二是通過將月壤加熱至1000度高溫,令月壤融化,氫與礦物中的鐵氧化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鐵和大量的水。

  以一克月壤大約可產生51-76毫克的水計算,一噸月壤可產生約51-76公斤水,基本上可滿足50人一天的飲水量。基於這項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具可行性的月球水資源原位開採和利用策略。

  中國探月計劃從無到有,如今引領世界,曾首次在月背採集月壤,現在又找到了在被視為乾燥無水的月球大量生產水的方法,為未來在月球建立太空站乃至月球移民提供了可行性路徑,這是中國對人類探索月球乃至更遙遠星空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發現月壤可以大量造水,這是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在此方面也能發揮積極作用。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曾獲國家給予月壤樣本,目前正主力開展「月壤中找水」的研究,同時會鑽研月壤作為建造材料的可能性,期望可為未來航天員在月球長期生存、興建月球基地等長遠目標打下科研基礎,貢獻國家航天發展。

  國家科技不斷實現突破,對香港是巨大的支持,更是巨大的機遇。香港發揮以己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未來的角色和作用、空間和前景,都必將更加重要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