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港伯樂經驗 推進灣區馬產業
見證從化馬場趨完善 佘靖宇:賽駒食好住好戰績佳
香港賽馬水平不斷提升,已在世界名列前茅,馬匹運輸、檢疫及管理的技術與人才亦屬世界級水平,過去亦成功協辦過北京奧運馬術項目。由香港賽馬會興建的廣州從化馬場已於2018年正式啟用,現為沙田馬場以外的另一個馬匹訓練基地。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馬房行政經理佘靖宇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從化馬場環境得天獨厚,山好、水好、空氣好,香港馬匹到從化訓練後體重增加,回港出賽的勝出率高,反映牠們吃好、住好、休息好。2026年起,從化馬場將恒常舉辦賽事,他深信香港賽馬的寶貴經驗與專業人才庫,將有助於帶動整個大灣區馬產業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佘靖宇在中五畢業後加入馬會,1994年在上水雙魚河騎術學校擔任見習馬房助理,並向馬術方面發展。2002年,他被委任為騎術學校騎術導師,於2008年晉升至檢疫馬房經理,今年再晉升至馬房行政經理,主理從化馬場的日常管理,以及與香港兩地的馬匹運送事宜。
港賽馬水平享譽全球
佘靖宇指出,香港回歸祖國至今,本地賽馬水平不斷提高,已勝過世上許多地方,「不論當年赴英受訓或近十年出門,當地人家都知道香港的國際賽;『靚蝦王』及『蓮華生輝』等前香港馬王在日本、英國及澳洲都極具名氣,正是因為有更系統化的培訓。」
在馬術方面,佘靖宇表示,香港自1997年起參與全運會賽事,自己有份於2001年廣州第九屆全運會代表香港出賽。回憶當年參與第九屆全運會,他說:「那次是我首次參加全國性比賽,在來自不同省份運動員身上學會許多不同的騎馬技術與技巧。」
他說,無論是盛裝舞步、場地障礙抑或越野障礙賽,馬術項目最重要都是講求「人馬合一」與長時間的投入。「現時香港隊已愈來愈多到內地參與馬術賽事,無論在亞運及全運都有不錯的成績。」
香港於2008年協辦北京奧運馬術項目,馬會撥款12億港元在香港興建馬房及馬術比賽場地,同時負責場地設計與興建,並透過馬醫院、賽事化驗所及其他設施提供支援,更獲北京奧組委授予「北京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重要貢獻機構」的榮譽。當時,佘靖宇負責奧運馬房(沙田和雙魚河)的馬房管理工作,「當時有來自逾20個國家及地區的運動員、合共約200匹馬來港參賽,我們既要做足事前準備工作,亦要待他們到埗後,全天候24小時照顧人、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
當時整個團隊約40人,他在為期約兩周的賽期內,每朝5時起床工作至晚上12時,馬匹抵港與離港一段日子更「近乎沒得睡。」他續說,整個賽事期間香港經歷兩次颱風,幸運地沒有造成影響,賽事如期舉行,所有馬匹亦能「安全來、安全走」,「我為團隊感到驕傲!當然亦有賴馬會的支持,因當時投放了許多資源,馬房只是其中一部分,亦包括獸醫、運輸及場地支援等。」
在佘靖宇的工作履歷中,還包括支援2010年廣州亞運馬術項目及去年舉辦的第十九屆杭州亞運馬術項目的工作。他表示,自己在廣州亞運主要負責的工作包括馬房日常管理、馬匹出入口,以及執行馬匹檢疫安排。
當時,有關部門特別容許外來馬匹可於入口內地後再出口,當時負責支援的香港馬房團隊連同自己在內,約有6人至8人,用了大半年時間為賽事做準備。「由於是第一次在內地舉行亞運馬術項目,因此要與不同政府部門協調,亦要得到國際組織認可,這點十分難忘。」
當時,位於從化的亞運馬術場地,在賽後交由香港賽馬會管理,並改建成如今的從化馬場。佘靖宇表示,從化馬場正是借助亞運的經驗設有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工作人員進入時要登記、洗手消毒、穿保護衣,另設有生物安全圍網等。」
欣喜同事水平不斷提高
他形容從化馬場設施及設備都達到世界級水平,並於2019年首次舉辦示範賽事,「看着從化馬場從零開始到目前有上山跑道及最新的水力行馬機等設備;看到來操練的香港賽駒成績有所提升;看到不少同事水平不斷提高,這一切都帶動了整個馬產業,無論在從化抑或整個大灣區都有一個好的發展及示範作用,我有幸參與這個大型項目亦感到十分榮幸。」
佘靖宇表示,從化馬場起初約有百名馬房員工,如今已增至約350人,其中約80%是內地同事,多屬周邊居民與村民,相對較年輕。相對於香港已有十分成熟的馬房管理系統,從化的管理與人員培訓工作是一項新挑戰,「尤其內地同事入行時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賽馬是一門非常專業的運動,需要更有系統及仔細地照顧馬匹。」
可容納近1萬人的從化馬場看台正在興建中,預計明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以備之後恒常賽事之用。佘靖宇表示,整個從化馬場工作團隊有馬房助理、策騎員、辦公室人員、獸醫及釘甲匠等不同工種,馬會一直為他們提供專業培訓,為整個大灣區的馬產業發展儲備人才。「香港是成熟的賽馬地區,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可輻射至大灣區內,希望助力國家提升從業員的專業資格並帶動整個馬產業的推進,甚至將來可進一步發展育馬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