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解碼未解人生
作家麥家創作小說《解密》,發表前歷經17次被退稿。小說發表22年後,這部因為內容涉及密碼破譯、心理描寫,加上「情節挖坑」「難以視覺化」的原著,由編導陳思誠搬上了大銀幕。\陳安煦
麥家原著裏中外數學史、天文曆法、無線電、解夢、棋藝、佛法,日據時期、渡江戰役、冷戰對抗、反特、保密單位等因素被電影改編為三條線索:容金珍(劉昊然飾)在養父家長大、被數學天才希伊斯(約翰·庫薩克飾)收入門下、隨「老鄭」(陳道明飾)投身密碼破譯。情節集中在破譯紫密和黑密。
場景轉換巧妙
電影的第一看點是劉昊然的造型和表演。《解密》的男一號容金珍造型謝頂、眼鏡,與劉昊然的少年感反差極大。身高184的他減重到117斤,變成肢體不靈活、眼神和脖子都有些僵硬、內向敏感的數學天才。劉昊然準確地把握角色在數學領域的熱血激情和迷茫困惑、對市俗生活的鈍感、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轉型可謂成功。陳道明扮演701局長老鄭為角色和影片增加了分量。而曾在《2012》《致命ID》中擔任主演的約翰·庫薩克扮演希伊斯,他的表演生活化、有激情。
電影的另一亮點是視覺化。導演花了不少功夫和資金,盡可能打破解密工作的單調枯燥,比如空中飄飛水下起舞的數字;同時努力營造主人公的夢境奇觀:紅色沙灘飽和度極高、計算機房如同牢籠陷阱、死海象大過哥斯拉、摩天輪手可摘星、移動迷宮人如螻蟻等等。夢境與現實的場景轉換也巧妙平滑。不過還是會讓人想起《愛德華大夫》《美麗心靈》《移動迷宮》等美國影片。
寫下「《解密》是一部值得推薦的諜戰電影。」這句,但不可否認的是,筆者並沒有從劇作中找到所有答案。
人物塑造單薄
電影鋪張揚厲、長篇累牘呈現的夢境,給了主人公破譯密碼的靈感,也強化他認知現實的障礙,以至於在重要會議上發言失態。但是電影未能交代清楚,最終主人公與自己失常的精神狀態和平共處了嗎?《美麗心靈》中納什為戰勝精神疾病付出了努力,過程中他與妻子患難與共的情感,十分動人。相比之下,《解密》還沒到位。從老年容金珍妻單獨接受採訪的戲分來看,容金珍拖着病殘之軀為妻子布置鮮花、蠟燭、密(蜜)語那一幕,只是主人公被疾病吞噬前的回光返照。
那麼主人公如何認識生活的意義?奉獻國家、鞠躬盡瘁,值得觀眾在紀念碑前獻花。但容金珍長大成人、獨立生活,在國家重要機構獨當一面多年之後,對「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時期中外兩位老師教導的層面。但既然影片着力強調破譯工作對政治和軍事鬥爭的重要性,想必主人公對「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不會沒有認識。所以,臨終前他與妻子討論的「國」只限於眼前的窗外,而沒有包含新舊社會的對比、行業與國運的關係等。該有的昇華,就這樣略過了。
劇本對小說的大改,是容金珍破譯黑密卻安排手下領功,從而避免希伊斯老師被美國政府打入死牢。反觀作為引路人和領導者、代表組織的老鄭,一直把自己和容金珍都當成一台機器上的兩個部件,工作安排多、有生活關心、價值觀灌輸少,也就難怪男一號追溯養父和希伊斯的家國觀。
對比老鄭「來又如風離又如風」,容金珍是「或世事通通不過是場夢」;與養父母一家「人在途中人在時空,相識也許不過擦過夢中」;《解密》把完整的線索,或許可以理解為最終的情感回向,留給主人公和他的美國老師。他們回歸紅色沙灘,在夕陽下「捉番盤棋共行樂,衝破內心藩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