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路上/「化學改變細胞」促進再生醫學發展
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昨日公布今屆大獎得主,頒獎禮將於11月舉行,屆時得獎者將與香港青少年對話。今屆共有四位內地科學家在三大領域獲得殊榮,其中生命科學獎得主利用化學方法把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將對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的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將第二度在香港舉行,並獲特區政府列為年度盛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頂尖專家學者也會參與活動。\大公報記者 古倬勳(文) 林良堅(圖)
被國際科學界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2016年成立,旨在獎勵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希望通過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繼而喚起科學熱情,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事業。昨日在北京和香港兩地連線公布今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得主。
得獎者將來港與青少年對話
今屆共有四位科學家獲得殊榮,其中生命科學獎由鄧宏魁奪得,表揚他在細胞重編程領域的原創性工作為細胞重編程開闢了新的途徑,並將對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的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為張濤及李亞棟,表彰他們的研究成果促使氯乙烯、乙酸、丙醇等大宗化學品綠色環保又高效節能的工業化生產,從而顯示了「單原子催化」助力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孫斌勇奪得,表彰他在「李群表示論」上作出的重要成就。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周將第二度在香港舉行,並獲特區政府列為年度盛事。今屆的主題為「年度科學盛事,啟廸未來之光」,其間得獎者除了會出席11月3日在香港會展舉行的頒獎典禮及與香港的青少年對話,亦會舉辦科技論壇及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4年度會議,為區域內的青年科學家搭建交流平台,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包括過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國際知名科學家也會參與科學峰會。主辦方亦舉辦青少年科普為主題的活動,包括於科學館舉行的大獎展覽以及座談會,旨在提高年輕人對科學的認知及興趣。
孫東:香港可促進國際科創交流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在發布會致辭時,讚揚得獎科學家秉承了科學改變未來的使命,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卓越成就,為世界文明和進步作出重要貢獻,是推動科創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很高興今年的「大獎周」再次在香港舉行,打造另一場高質量的國際科技盛會,今年組委會更將組織全新的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動,加強學生的STEM教育及整體社會的科普文化;香港擁有多所世界頂尖學府,科研實力雄厚,加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有足夠條件舉辦更多大型及具影響力的國際科創盛事,發揮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促進國際科創交流。他又提到「大獎周」不但是世界級科創活動,也是香港下半年年度盛事之一,有信心可以成為亮眼品牌,為推動環球科創合作貢獻力量。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創院士任詠華表示,大獎周連續兩年在香港舉行意義重大,有助提升大中華地區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彰顯香港作為東西方科學群體的橋樑角色;同時活動也突出了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繁榮中的重要性,有助提升社會各界和民眾的科創素養,必將對香港及大中華地區的科創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