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關心支持香港創科3/搶人才搶企業見效 科技創新活力澎湃
習近平主席於2022年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時,親臨香港視察,並與在港兩院院士、科研人員、青年創科企業代表等親切交談。習主席強調,國家已將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對香港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着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希望大家繼續弘揚愛國愛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着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領袖的勉勵和囑託成為香港發展創科的強大動力。這幾年,香港一方面全力吸引國際化人才,搶人才,大見成效;另一方面,不斷搶企業,尤其是獨角獸企業、高科技企業,舉世矚目。
如果說幾年前還有人對香港發展創科有一點疑慮的話,如今面對巨變,這些疑慮已一掃而空。香港創科步入大直路,正在形成燎原之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另外,特區政府完善教育體系,推出的「留學香港」、打造香港國際教育樞紐等等,推動香港創科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澎湃向前。\大公報記者 李清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對於「搶企業搶人才」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當今世界各國都在搶佔科技高地,爭奪創科人才,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上任後迅即行動起來,「搶企業搶人才」措施成效日彰。
「自2022年底以來,19個月左右的時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收到超過34萬份申請,批出超過21萬份,已有超過14萬名世界各地的人才成功申請來港工作……」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透露的最新數字,顯示具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香港,備受人才歡迎,魅力沒法擋。
行政長官李家超連續兩年的施政報告都對此重點着墨。2022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率先提出構建新體系,推出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香港競爭力。2022年底,本港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更於一年後成立,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
特區政府同步宣布一系列吸引人才措施,全新「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反響熱烈,截至今年6月的短短一年半時間,已有將近9萬人申請,7萬人獲批來港。其他措施包括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等多項計劃的限制措施;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更新「人才清單」等,繼續為香港吸引優秀外來人才拆牆鬆綁。
推動香港未來產業創新和經濟蓬勃發展,既要「搶人才」也要「搶企業」,同步進行,相輔相成。
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於2022年底全面投入運作,成為香港招攬重點企業的一站式窗口。引進辦專責引進世界各地具代表性、高潛力的重點企業,瞄準對香港有重要策略價值的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與新能源科技等目標企業,主動接觸、磋商,提供度身訂造的企業落戶計劃,以及為這些企業的人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例如申請簽證、子女教育安排等。特區政府同時在內地和海外的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配合引進辦的工作,主動接觸目標企業。
捷報頻傳 重點企業相繼落戶
一年多來,引進辦捷報頻傳。去年10月公布約30間重點企業落戶或擴展在港的營運,包括阿斯利康、美團、聯想集團、華為、京東、元化智能、聖諾醫藥、先聲醫藥集團、RNAimmune、君聖泰醫藥、奇安信科技集團、諾輝健康、能鏈智電等。去年11月,成功吸引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寧德時代來港設立國際總部。「寧德時代香港科技創新研發中心」也落戶科學園,進一步推動香港新能源技術產業、交通、基礎設施等相關技術發展。
今年3月,本港又迎來第二批25間重點企業,分別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它們大部分都會在港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兩批企業將會在香港合共投資逾400億元,創造逾13000個就業機會,當中大部分為科研和管理職位。據特區政府表示,不少企業市值或估值過百億元或擁有行內前沿技術,在投資香港的同時,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落戶香港,共同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的更蓬勃發展。
第二批重點企業有六間來自美國的企業,包括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創立的「百圖生科」、全球最大貨運交易平台PayCargo。後者希望透過本港辦公室,加強與內地客戶溝通,該司亞洲區商務總監羅日昇說:「PayCargo在港人數未必多,但提供的服務,通過合作夥伴提供是不少的。」
來自內地的企業包括聚焦生命健康科技的「優銳醫藥」,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ark Lotter表示,他們將目光投向香港,將其打造成亞太區的藥物研發基地。另一家去年12月已在港上市、從事人工智能(AI)機械人的「優必選科技」亞太區總裁譚旻稱:「不論是全球創新人才,以及可能相關開展的創新科技研發,在香港這部分有非常好的土壤,有希望未來十年,見到以香港、廣州、深圳,整個大灣區為核心的灣區市場,近乎成為全球數一數二。」
「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者,服務有意打入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和希望擴大全球影響力的內地企業。」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此表示。
香港創科發展呈現星火燎原之勢,服務國際企業,同時注重培育本地獨角獸,香港也做到了雙管齊下,不斷完善香港創科圈生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成立一年半,今年6月份開始接連與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包括從事工業AI應用的港產「獨角獸」企業思謀集團、從事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百圖生科,以及擁有具身智能前沿技術的銀河通用機器人。
港投行政總裁陳家齊說,港投公司鎖定了人工智能為重點賽道之上,通過投資一方面爭取中長期的合理回報,另一方面匯聚資源支持創科和策略產業發展,增強香港長遠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曾指出,香港近年大力投資創科發展,已積累一定成績。就以達至「獨角獸」估值規模而言,現時在科學園營運的企業從事業務範圍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和智慧物流等。至於數碼港培育、支持的「獨角獸」企業,則包括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範疇。這些「獨角獸」企業合共總市場估值達數百億美元。根據投資推廣署「2023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去年香港初創企業數目超過4250家,按年增加約7%,當中約兩成創辦人來自歐美等地區。
「未來將會是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黃金時代!」據創科局網頁介紹,香港由2014年「零」獨角獸企業,到目前已見證超過10間獨角獸企業的誕生;創科業界的就業人數由35500人增至2020年的約45300人;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亦在2014年至2020年間由約12億港元大幅增加32倍,至2021年的逾400億港元。香港亦是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大的生物科技企業集資中心。
教育改革 加強人力資源儲備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當前香港創科發展形勢不斷向好,這對進一步打造人才高地、完善富含創科元素的教育體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區政府高瞻遠矚,加快健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香港教育體系建設。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目標。
面對社會高速發展,香港急需加強人力資源的儲備。為此,香港高等教育正在發揮多元化及高度國際化的優勢,致力培養愛國愛港和具備國際視野的新一代,掌握高端科技及兩文三語的能力,積極進行世界級研究,為國家高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培育和扎實的學術基礎研究,通過擴容提質,加強宣傳交流合作,協同發展,進一步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定位和角色。
優秀的科研人才是支撐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功能的重要力量。配合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教育局支持香港高校發揮整體優勢,突破局限,共同推進創新能力。
在推動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方面,政府支持內地與香港兩地院校優勢互補,尤其在科研合作、學生交流、人才培育、合作辦學等範疇上一直保持緊密連繫。截至去年底,香港與內地的高校共有約2400個正在進行的學術研究合作項目。至今有六所香港高校在深圳開設產學研基地或研究院,進一步加強了與內地院校在科研層面的合作。目前,幾乎所有主要大學都已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起緊密合作,建立了分校或研究機構,為科研發展、知識轉移及產業化締造有利條件,促進在大灣區內進行高學術水平的研究活動,成為香港創科中心發展的關鍵動能。
搶才育才 打造國際人才高地
特區政府全力支持與內地高校結盟。本港高校與內地及澳門的院校成立了五個聯盟,分別為粵港澳高校聯盟、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以及魯港澳高校院所創新聯盟,匯聚超過80所精英院校,通過完備的合作機制,凝聚優質教研資源,深化成員院校在科技創新、人才交流等領域的合作共贏,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不同範疇的發展。
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特區政府支持教資會資助大學加強國際交流及聯繫,與各地學術機構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拓寬師生的國際視野,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教資會預留約1000萬元,支持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開展一項全新計劃,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香港高等教育,包括制訂宣傳推廣策略,製作宣傳刊物及短片等。小組已開展工作,並委託顧問公司制訂宣傳推廣策略及進行市場調查。
在專上教育方面,特區政府鼓勵大學開辦推動科技與傳統學科結合的跨學科學位課程;新增與「八大中心」或STEAM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例如航空航天工程、智能製造、綠色金融及數據科學等;各大學又推出着眼未來社會發展的新課程,例如金融科技、藝術科技、教育科技和數碼人文學科等;支持大學加強招攬海外科研人才來港教學及開展創科研發。其中「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讓大學以更具競爭力的聘用條件,吸引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及其團隊來港進行研究,壯大香港的創科人才庫。
中小學教育方面,教育局亦進一步推動普及創科學習,優化課程、豐富教師培訓內容及舉辦大型學習活動等,有效提供STEAM教育設備及場地支援。大部分小學和中學已於課程分別加入編程和人工智能教育。「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及「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進一步協助教師把創新科技元素更有組織地融入課堂學習。教育局又積極研究於小學設立獨立的科學科,從小一開始教授,2025年將逐步推行。
對於這一系列重塑、完善香港教育制度保障的舉措,教育局局長蔡玉蓮這樣說:打造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環境,打造香港創科人才高地,讓更多有潛質、有抱負的年輕人,迎接創科發展機遇,成為香港的創科發展的生力軍,出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貢獻國家和香港的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習近平主席的關心支持下,特區政府團隊正齊心協力推進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匯集更多國際人才、引進更多重點企業,向着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目標推進:
到2027年,藍圖公布的第五年,香港的整體創科氛圍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將迎來更多獨角獸企業的誕生。香港雄厚的上游研發實力進一步得以鞏固,中游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下游科技產業的發展動力亦日漸增強,上中下游創科生態鏈建設基本完成。
到2032年,藍圖公布的第十年,初創企業的數目將再創新高,成為區內乃至全球領先的初創企業培育基地。
此外,香港將成為國家重要的國際人才高地,匯聚本地和海內外一大批優秀的科研人員、頂尖的創科領軍人才,在香港共同構建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
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光明大道,擁有前所未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具備發展創科的最好條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目標清晰、用力精準。我們只要繼續發揚獅子山精神,上下齊心,在人才、企業和教育三方面持久發力,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高地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