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操心」的手機\胡一峰
對於我的生活,手機比我自己還「操心」,卻常常「操心」不到點子上。發現這一點,是因為近來外出比較多。每坐一次飛機,手機裏都會蹦出二十多條信息,刨去航空公司發來的短訊微信,出自手機內置的智能日程軟件的也有十多條。從催促我去預約選座開始,反覆提醒我不要忘了值機,盡早預訂送機的士,等等。
同時,手機還幫我精確規劃行程。有一次的航班是早上七點五十五分起飛的,頭天晚上,手機幾次提醒我,明早應該五點零五分起床。時間建議得如此有零有整,我相信手機兄是做過精確測算的。但是,根據我的經驗,考慮清晨從我家到機場的路況,再加上辦理登機手續,兩個小時綽綽有餘。我又非妙齡女子,出門需要大把時間梳妝打扮。作為一名長年理板寸的中年男士,夏季出門,衣着簡單,刷一下牙,抹一把臉,十幾分鐘足以大功告成。因此,我給自己規劃的是五點四十起床。當然,凡事趕早是不錯的。早一點起床,路上從容些,萬無一失。但對於一個習慣於晚睡的人來說,早晨哪怕多在床上躺五分鐘都如吃了十全大補丸般愜意。於是,我狠心拒絕了手機的建議。
如果人工智能在提供服務時把萬無一失作為標準,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或許更「順利」,卻未必更「順心」。因為,這種萬無一失往往為了留出餘地而增加了時間或機會成本。以出行規劃為例,如果我在外地旅遊,對當地的路況等不夠熟悉,很可能就聽從手機的建議行事了,也就有可能浪費了本可用於看風景識民俗的寶貴時間。
這麼看來,手機雖已十分聰明,但它的「操心」還不夠貼心。就以出行時間規劃來說,至少我手機的智能表現得不夠個性化,它只善於測算出行的一般用時,卻沒有考慮到不同出行者在時間管理方面的個體偏好。我想,在這方面繼續改進,大概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