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炳強:保障關鍵基礎設施例旨在確保安全 不涉監控私隱

◆鄧炳強(中)表示,條例的立法原則主要是針對大型基礎設施公司營運者。
◆鄧炳強(中)表示,條例的立法原則主要是針對大型基礎設施公司營運者。

  香港文匯報訊 特區政府計劃立法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諮詢期已於本月1日屆滿,共收到53份意見書,其中47份來自業界。他重申,條例的立法原則主要是針對大型基礎設施公司營運者,對中小企業及個人並無影響,政府對個人資料及營運等資料「無興趣」。若有人稱條例目的是監控及獲取個人資料,是「呃你、嚇你」。

  相關法例非香港所獨有

  鄧炳強表示,有關諮詢工作做了差不多一年,已就初步立法框架舉行15場諮詢會,諮詢逾100個不同持份者,包括有機會被指明為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機構、網絡保安服務供應商及審計公司、行業監管機構等。

  他指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安全的法例不是香港所獨有,美國各州,澳洲、英國及新加坡都有相關法例,加拿大亦正進行立法過程。事實上,國際及香港曾發生過一些關鍵基礎設施被人刻意入侵的事件,因此必須確保市民日常生活、對社會和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八大類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能源、水電、基本金融服務或電訊等達到一個安全水準。

  電台及電視台、廣播也屬關鍵基礎設施,「除了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亦要評估個別傳媒對科技的依賴性,廣播機構對科技的依賴性比較高,但一張報紙對科技依賴是否很高呢?如果個別報館發生問題,會否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關鍵情況呢?這要再衡量。」鄧炳強強調,政府完全無興趣藉此規管或干預新聞機構編輯,也不會干擾新聞內容,只是要確保公共安全。

  對條例中涉及的罰款金額,鄧炳強表示,法例清楚列明,相關責任在於設施營運者,即使外判工作,都不能外判責任。事實上,立法原意絕對不是懲罰業界,「一毫子都不用罰就最好」,但若不訂立罰款,法例就會無效,相信現時提出的罰則已有足夠阻嚇性。

  旺角新裝15組天眼後助破至少18案

  警方今年4月起陸續在各區增設閉路電視,至今已安裝超過200組,預計年底安裝600組,明年會完成2,000部安裝,之後每年會安裝2,000部至2,500部。鄧炳強透露,在旺角安裝了15組閉路電視系統後,協助破獲至少18宗案件,未來會加入人面識別技術。

  「我們會有人工智能的技術是必然的,並非我們獨有,全世界很普遍。譬如有劫案發生,歹徒逃走,他逃走去哪呢?現在我們到可能逃走路線的每個地方拿閉路電視,會否見到他,之後再看下一個閉路電視,轉左或轉右,很浪費時間,最少需要幾個小時。根據科技,很快、快到幾分鐘,就已經知道他在哪,從而拘捕這些人。」他解釋。

  鄧炳強強調,政府會根據私隱條例辦事,必定有需要並獲合資格人士批准才會取用閉路電視片段,而存在系統的影像,一般只會存放大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