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設計師有價值和使命 自有回報
由建築師,到傢俬設計師,再到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的職業身份看似不斷在轉變,實則有跡可循。嚴志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將設計生涯的職業道路與心得娓娓道來:「其實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源於設計,除了自然現象。」他表示,自己總在尋找讓生活更便捷、美好的方式,而不是將經濟收益視作目標,「你為用戶提供了價值,自然會有回報。」◆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藝
嚴志明早年於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建築學,畢業後在建築工作室工作,參與博物館等文化場所設計,而他選擇學習建築的初心,正源於對改善生活的嚮往。回流香港後,他開辦了一所傢俬公司。一方面,做商業建築不是他的興趣所在,而非政府機構難有機會接觸到文化設施建築;另一方面,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與傢俬的接觸時間非常長,好的傢俬設計能夠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這與他學習建築的初心都是脗合的。
設計可改變商業模式
1997年6月30日,英方在添馬艦東面廣場舉行告別儀式,戶外座椅便由嚴志明當時的公司負責。這個項目需要考慮到戶外環境和天氣因素的影響,過程中讓他學習到了很多關於項目管理和產品設計的經驗。「當我在設計時,並非僅僅考慮用戶坐在這張椅子上的感受。當然,這是重要的一部分。但當我真正從一個全面的設計角度去考慮這個產品時,我發現如果僅僅考慮這一點就太過狹窄了。」他分享道,「我利用我在建築設計領域的經驗,去考慮如何進行產品設計。建築設計從開始到完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涉及眾多其他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並非僅僅是建築師。一個建築的成功,離不開所有參與者的配合。因此,當我從事傢具設計或企業設計時,我並非僅僅是設計一件產品,而是在設計一個商業模式。」
經營傢具企業不久後,嚴志明便在內地開展了特許經營網絡。這一舉措雖然與產品設計本身並無直接關聯,但卻是設計思維的重要體現——如何讓這個產品更好地接觸市場,最終到達用戶手中。從工廠到用戶涉及眾多環節,如果沒有考慮到所有參與者的需求和利益,就無法完成最終的設計。
因此,設計並非僅僅是追求外觀的華美或價格的合理,更重要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確保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都能順利進行。他認為,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結果,設計的力量在於它能夠整合各方資源,解決複雜問題,從而創造出真正符合人們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盼AI成為設計師幫手
儘管設計與商業密不可分,但嚴志明表示,賺更多錢不是做設計的目標。「如果你為了多賺錢而去設計一件商品,可能就要選用成本低的原材料,要省略很多製作工藝,最後商品反而不會有好的市場。」他稱,設計做得好,自然會有回報、賺到錢。一個優秀的設計應該能夠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產品的整體價值以及注重產品的可持續性和環保性等等。
同時,商業策劃必須基於對市場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只有當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市場上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時,它們才具有存在的意義。因此,他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市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找到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設計機會。
他希望設計師可以明白自己的價值和使命,「設計師的職責是為企業或社會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並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裝飾或美化上。設計師應該具備深刻的洞察力和創造力,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設計師也應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實際行動去推動設計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他還提到,在初級階段,很多企業為了追求快速利潤而選擇抄襲。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並逐漸放棄抄襲,這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對於年輕設計師來說,模仿可能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但隨着教育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他們應該逐漸學會思考和創新,設計學院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讓他們能夠在設計道路上走得更遠。
對於人工智能,嚴志明的態度則很開放:「AI作為科技的一部分,對設計來說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們生成更多的設計方案和可能性,同時也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設計背後的數據和資訊。例如,在設計音樂廳時,AI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聲音在空間中的傳播方式,從而優化音效。因此,我認為AI應該被看作是設計師的得力助手,而非威脅。在香港,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利用AI進行時裝設計的先例。這表明設計界正在逐漸接受並運用AI技術。與其他新科技的引入相似,AI的加入也是設計發展的一部分,我們應該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