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疑彈警示 涵網銀櫃位轉賬


  首5月科技罪案失款飆三成 新三招防騙銀行App確認簽卡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香港今年首5個月錄得16,182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升3.5%,涉及損失金額超過26億元,較去年同期升逾31%。香港金管局聯同警務處及銀行公會昨宣布推出「防騙新三招」,由8月4日起,32間銀行及10間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將擴展「可疑賬號警示」範圍,涵蓋網上銀行及櫃位轉賬;「防騙視伏App」亦會提供更即時的假冒銀行網站和來電警示;此外客戶將須透過銀行手機應用程式就網上信用卡交易進行確認,取代以短訊發出的一次性密碼。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監理)朱立翹昨表示,為進一步加強防範詐騙風險,警示機制的涵蓋範圍將擴展至個人客戶在銀行櫃位或以戶口號碼進行的行內或跨行即時轉賬。不論客戶於銀行分行或網上銀行進行轉賬,一旦收款人的戶口號碼、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地址或轉數快識別碼,與「防騙視伏器」內被標記為「高危有伏」的資料脗合時,客戶將於確認交易前收到警示。參與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亦將實施類似的警示服務,並向用戶提供實施詳情。她續指,可疑警示的戶口清單亦會比對「防騙視伏器」的數據中心而發出可疑警示。

  問及當局為何不直接凍結或刪除「高危有伏」的可疑賬戶,她解釋可疑警示旨在提醒市民可疑交易涉及的風險,但當局不應阻止用戶選擇取消抑或繼續交易,亦不會授權銀行職員單方面停止用戶的交易指示。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林焯豪補充,警方需時搜證,所以當收到市民報案資料後,會在24小時內整理完成再送上數據庫,先發出警示提醒市民,同時繼續收集更多資料以提供銀行,當有足夠證據便會要求銀行凍結可疑賬戶。

  迅速更新「防騙視伏器」機制

  至於金管局今年首6個月則收到350宗與詐騙相關的銀行投訴,較去年同期637宗明顯下降約45%;而去年11月推出的轉數快「可疑賬號警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發出超過65.5萬次「高危警示」,即約平均每30秒便發出一個警示。

  據金管局向主要零售銀行了解,以轉數快識別代碼的轉賬大約佔本地個人客戶即時轉賬總交易量的35%,以戶口號碼進行網上轉賬佔比約39%,分行轉賬則約為10%。可疑賬戶警示第二階段推出後,警示覆蓋率將由35%大幅提升至84%,而自動櫃員機上的警示,亦預計在完成所有測試後於年底前推出,屆時可疑警示的覆蓋率將提升至100%。

  同時,金管局與警方和銀行業界亦宣布落實一套迅速更新「防騙視伏器」機制,因應銀行通報的訊息,警方在基本審視後會盡快將相關虛假網頁和電話等資料列為「高危有伏」,更快速地和通過更多渠道向市民提供警示。

  此外,最近有騙徒要求客戶將賬戶或信用卡資料輸入到惡意程式,並透過惡意程式讀取一次性短訊密碼,繞過銀行偵測。為應付惡意程式變種,當局宣布銀行需要為有安裝銀行手機應用程式的客戶,預設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確認網上信用卡交易,取代一次性短訊密碼,以免被惡意程式竊取,銀行將進行系統更新和測試,預計今年底前實施。至於網上信用卡交易的防惡意截取資料功能,料將於年底推出,下階段會研究擴展至網上銀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