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巨額「治水經費」被扔進「鹹水海」?\朱穗怡
颱風「格美」(台灣稱為「凱米」)日前橫掃台島,各地豪雨不斷,尤其台南、嘉義、高雄等南部城市的水災最為嚴重。馬路變成河流,洪水湧進住宅,台南市甚至有約90萬隻畜禽溺斃。近20年來台灣編列的治水經費累計逾一萬億元(新台幣,下同),尤其2017年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炮製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就編列了8000多億元,當中用於治水的部分就達2000多億元,佔了整個基礎建設計劃的四分之一,而且台南、嘉義、高雄獲得的相關治水預算在一眾縣市中最多,如今七年過去了,島內南部一遇到颱風和豪雨,竟仍是「一片海洋」。試問,這大筆的治水經費去哪兒了?丟到水裏也連聲撲通都聽不到?
據說,蔡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在水環境建設的項目共2040億元預算,其中「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劃」更編列了884億元,前三期水環境建設相關補助中,件數與補助金額都以高雄市、台南市和嘉義縣名列前茅。除了治水工程,若單看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劃,第一線補強城市防洪排水的「應急工程」,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的工程經費也居冠。此外,2019年起,蔡政府6年來共核定近80億元整治各地的應急工程,高雄市、台南市和嘉義縣也共拿走了4成經費。由此可見,台南、嘉義、高雄拿到最多的治水經費。這並不令人意外。這些縣市是民進黨的大票倉,當然獲得民進黨政府的偏愛。但問題是,為何拿到充足的治水經費,這些縣市仍出現大淹水?
在治水工程中,建立科學的污水系統相當重要,可以使雨水盡快排走、減少積水的機率;反之,如果污水系統覆蓋率不足或者存在堵塞情況,那在暴雨期間可能無法有效排走大量的雨水,從而導致淹水。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島內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台北市和新北最高,高雄市為50.63%,排第四位;台南普及率不到3成僅28.65%,不及全台平均42.61%,甚至還比非直轄市的基隆、花蓮、金門等地低;嘉義縣普及率則1成不到,僅9.12%。看來,台南、嘉義、高雄雖然擁有巨額的治水預算,卻沒用在重點上,難怪這水「越治越淹」。
民進黨蔡政府當年編列預算治水,不僅號稱「不淹水」,還聲稱「不缺水、喝好水」,但台灣這些年幾乎年年都面臨缺水危機,每年春季除了翡翠水庫仍豐沛,全台水庫幾乎個個見底。台灣「五缺」,其中之一正是「缺水」。
2000多億元的治水經費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七年過去了,以前淹水的地方照樣淹水,缺水問題依舊無解。民進黨就是這樣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