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鴻:真情入筆畫花鳥 荷花為媒寫人生

◆徐若鴻作品《和月遞風》,2019年,138×35cm
◆徐若鴻作品《和月遞風》,2019年,138×35cm

◆徐若鴻2019年作品《荷香清暑》,138×35cm。
◆徐若鴻2019年作品《荷香清暑》,138×35cm。

◆徐若鴻作品《疏雨荷香》,2017年,68×68cm
◆徐若鴻作品《疏雨荷香》,2017年,68×68cm

◆徐若鴻作品《清涼世界》,2004年,175×142cm
◆徐若鴻作品《清涼世界》,2004年,175×142cm

◆徐若鴻作品《清蓮圖》,1999年,133×133cm
◆徐若鴻作品《清蓮圖》,1999年,133×133cm

◆徐若鴻作品《西風塑荷》,2015年,68×45cm
◆徐若鴻作品《西風塑荷》,2015年,68×45cm

◆徐若鴻作品《書齋清趣》,2004年,68×68cm
◆徐若鴻作品《書齋清趣》,2004年,68×68cm

◆徐若鴻認為畫畫的最高境界就是個自由自在。
◆徐若鴻認為畫畫的最高境界就是個自由自在。

◆徐若鴻正進行繪畫創作。
◆徐若鴻正進行繪畫創作。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依歸的傳統,發展至明清,形成了以水墨大寫意形態為主的多元時期。其中水墨荷花題材的花鳥畫,構建出一方不受世事驚擾的荷塘世界,頗具逸氣、清氣和神仙氣。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徐若鴻看來,那荷塘裏洋溢的陣陣清香,既能夠支撐他的藝術立場,也能表達他的藝術理想。◆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實習記者朱順傑合肥報道

  在徐若鴻作品《風荷》的題跋處,他這樣寫道:「有意於畫,筆墨每去尋畫,無意於畫,畫自來尋筆墨,蓋有意不如無意之妙耳。」對徐若鴻來說,從「有意」到「無意」,是一條沒有止境的探索之路。1957年出生,徐若鴻至今仍懷着最初畫畫時那份近乎癡迷的熱愛,而他筆下的墨荷,已逐漸從繁複轉而簡約,從設色轉而黑白,縈繞着恬淡空靈、天然混沌的筆墨韻律。

  勘探隊裏走出一位畫家

  徐若鴻出生於安徽省淮南市的一個工薪家庭,父親在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工作。小時候,在他的作業本、教科書甚至家裏的白牆上,只要有空白的地方,都是他的「大作」。他回憶說,喜歡畫畫這件事就像是骨子裏帶着的,父親一開始認為他「不務正業」,後被他的癡迷打動,逐漸支持他的愛好。

  高中畢業時,徐若鴻父親所在的安徽省煤田地質局進行內部招工,他進了當時的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一煤田地質勘探隊,長期在偏僻野外之地工作。徐若鴻曾一度非常悲觀,覺得此生與繪畫無緣。但由於繪畫特長,他後來被借調到勘探隊的電影放映隊,寫幻燈片廣告字、畫安全生產的連環畫,又慢慢靠近了自己喜歡的方向。三年後,徐若鴻進了局機關工會,負責宣傳工作,他需定期將機關大院裏的12塊櫥窗更新內容。「那時候畫過素描、水彩、水粉,甚至版畫。」徐若鴻說,那時既練了繪畫,還練了書法,為自己後來的創作打下基礎。

  1996年左右,徐若鴻和一位淮南畫友,在當地策劃了一個聯展,在淮南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影響。恰巧淮南畫院空出一個人員編制,後通過特殊人才引進,39歲的徐若鴻成功圓夢,成為淮南畫院的一名專職畫家。

  冀荷花為媒突破自我

  徐若鴻善寫意,畫花鳥,尤以荷花見長。觀徐若鴻之花鳥畫,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按畫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最後十年,那時徐若鴻的作品設色清淡,筆墨靈動,洋溢着天然的情趣,題材涉獵廣泛。

  安徽文藝評論家唐躍指,徐若鴻早期的代表作品如《清蓮圖》《愛蓮圖》等,往往運用格架、窗欞、屏風、屋簷等建築或傢具構件分割空間、整合塊面,具明顯的構成傾向;常畫的《梅蘭竹菊》四條屏,則大致沿襲了宋時清供畫法,顯得較為傳統;《盛夏情》《盛夏蓮韻》等又以近似潑墨、潑彩的手法來突出物象的意蘊,有放逸之感。那時的徐若鴻尚未明確畫風,冀通過嘗試各種題材和畫法,擺脫物象的形體羈絆,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寫意風格。

  進入新世紀的首個十年,徐若鴻主打荷花的題材傾向漸次清晰,對形體的把握和神韻的表現更加純熟,作品人文氣息撲面而來。彼時的他,以荷花為媒介,正努力尋找着更恰當的外化途徑和更充分的釋放渠道,探尋着寫意效果的最大化。

  戒驕戒躁得自由自在

  第二個十年,徐若鴻潛心追隨明清著名畫家徐渭、八大山人的腳步,畫出大批墨色蒼茫、墨韻繚繞的墨荷。唐躍在點評徐若鴻這個時期的藝術特點時指,相比此前的荷花作品,徐若鴻此時筆下的墨荷從繁複轉而簡約,從設色轉而黑白,從場景的構造轉而場景的淡化。他這個時期的荷花縈繞着天真爛漫、恬淡空靈的筆墨韻律,洗盡了火氣和躁氣,回歸清淨和純粹。

  徐若鴻不輕易賣畫,也時常推脫簽約作畫的邀請,更不願為了參展獲獎而創作。他說,畫畫的最高境界就是個自由自在。在他看來,畫中一切都和心靈相通,筆墨會隨心靈反映出生命中的體驗,那是一種自然的流淌。「浮躁的時候,你不能認真地沉下心來,去思考一些自己內心有感的東西,你就會慢慢麻木。」他的藝術創作亦由此進入了大寫意水墨花鳥的新階段。

  「生猛海鮮」與「蘿蔔青菜」各具風味

  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是每個畫家的追求,1998年至2000年在陝西省西安美術學院國畫高研班進修時,徐若鴻結識了當時的西安美院國畫系主任張之光,並拜其為師,從張之光那裏,徐若鴻收穫了一段終生難忘的寶貴經歷。

  在藝術特點上,陝西屬北方畫派,安徽相對屬南派。從安徽北上求學的徐若鴻,畫出來的作品靈性飄逸,十分顯色,風格與老師張之光有明顯不同,「我老覺得我的畫空靈是有的,但是我就覺得厚重不足。」在徐若鴻眼裏,張老師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的教誨徐若鴻謹記於心:「老徐你是蘿蔔青菜,就把你蘿蔔青菜的清爽表現到極致,你是生猛海鮮,你就要把生猛海鮮的味道做到極致。你想把所有的優點都放到作品上面去是不可能的。」這樣的點撥讓徐若鴻愈發堅定地自由創作,順從自己心性的表達。此後在他指導晚輩和學生習畫時亦以此為圭臬,鼓勵他們嘗試,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

  徐若鴻簡介:

  徐若鴻,1957年出生於安徽淮南,結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高研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第六屆)副主席,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安徽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安徽省書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曾入選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全國首屆、第二屆中國花鳥畫作品展,作品《盛夏情》《清蓮圖》分別入選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