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服務外來人才?

  劉予涵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政策分析師

  特區政府推出「高才通」已近兩年,香港人口數字重新回到750萬大關,有所成效。然而,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水土不服」的案例,有人找房子有困難、有人銀行開戶口遇問題,有人為孩子找學校發愁,不一而足。於是坊間有聲音要求政府提供全方位服務,解決人才來港的各種問題。

  此建議聽起來暖心,實際上離地。首先,政府是政策制訂和執行者,而非服務商。服務個人不是政府恰當的功能,亦非擅長領域,這既增加行政成本又起不到效果,事倍功半。

  其次,香港社會規則明確,制度透明,外來人士只需用心研究就能逐步融入。政府只要保證職能機構秉公辦事和市場監管公正嚴格即可。

  再者,外來人才靠自己的努力融入社會本身就是「選拔」機制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才長時間無法站穩腳跟,可能說明他不適合來港定居。這也是多數人才計劃需多次續簽才能獲得永居的基本邏輯之一。

  最後,實話講,「高才通」以學士學位為主要標準,入閘門檻較低,人數較多,本身亦不應投入過多行政資源做後續服務。

  那麼這些新來港人才遇到困難應該找誰求助?

  筆者認為,香港長期存在的宗教團體、慈善機構、NGO、義工組織等是社會重要組成部分,有能力、有經驗、有成熟網絡向高才提供幫助。而且各類團體已形成細緻分工,包含多元背景人士,可保證覆蓋所有領域。政府只需與此類機構合作並提供部分資助即可。

  新加坡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參考。新移民到埗後即會收到歡迎手冊,包含基本社會知識與生活指南。而後,一些受資助社區團體會組織活動,向新移民介紹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習俗,提供各類幫助,並創造機會讓他們與當地人互動交流。

  那政府應該做什麼?

  首先,抹平「訊息差」,發布權威、細緻的訊息,幫助外來人才理解香港政策制度。其次,打擊「黑中介」,嚴格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