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中全會/建激勵機制 讓人才留得住

  【大公報訊】記者吳俊宏報道:《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全國青聯委員、深圳市政協委員、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譚鎮國向《大公報》記者說,《決定》為香港在大灣區的建設和未來發展繪製了清晰的藍圖,香港應該把握歷史性新機遇,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作用,在更大的舞台上書寫出國際都市的精彩篇章。

  譚鎮國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重要城市,香港有着獨特的優勢和挑戰。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香港應該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拓展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等領域,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對於疫情後的「港人內地消費潮」,譚鎮國形容為「雙向奔赴」。他觀察到,大灣區生活圈的形態已經成熟,尤其是在新界與深圳的交界處,水貨問題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反向代購的現象,市民來往深圳、珠海不再只為休閒,而是成為日常生活。譚鎮國建議,香港應該在口岸地帶打造「雙城生活經濟圈」,讓香港與深圳的融合發展不再只是口號,而是成為兩地居民生活的實際體驗。

  《決定》中還提到了香港的另一個重要使命──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聚集地。譚鎮國認為,這是香港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他強調,香港需要搭建一個國際化的人才舞台,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住。「單靠現有的財政誘因並不足夠,重點是如何進一步建立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為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

  總結而言,譚鎮國認為,《決定》為香港在大灣區的建設和未來發展繪製了清晰的藍圖。香港應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為中國企業、中國品牌「走出去」提供便利,也助力國家將外企外資「引進來」,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及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所作為。期待香港在更大的舞台上找到新的發展節奏,續寫國際都市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