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創新改革 推動灣區融合

  吳志龍 北京市政協委員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副秘書長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大灣區是國家對外開放、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香港是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按照《決定》關於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改革要求,是香港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任務。香港用好開放和國際化獨特優勢,促進大灣區與國際營商和產業發展高水平對接,擔當驅動中國式現代化提速提效的引擎,香港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全力推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大灣區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境外金融機構進軍內地門檻高、障礙多、手續繁複等問題,粵港澳三地應借鑒歐盟融合發展經驗,探索在大灣區實施金融機構牌照和資格互認制度,以「通行證」模式准許持證機構在區內自由開拓業務,從而鼓勵更多外資以香港作為跳板投身大灣區建設,為區內發展提供充足金融資源。

  包括各項專業服務在內的香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蓬勃,形成大灣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支撐,惟香港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執業仍然面對諸多限制。目前香港產業測量師只能在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直接註冊執業,開展房地產估價服務;香港會計師申請成為內地註冊會計師,仍須報考內地執業試個別科目,合格率僅個位數。推動香港專業團體與內地相關協會簽訂資格互認意向書、以「執業登記」取代資格考試,在確保專業水平的前提下,為香港專業人士進軍內地拆牆鬆綁,將有助用好香港生產性服務業優勢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目前「港人港稅」僅限於前海和南沙實施,在大灣區其他地方就業的香港人才,如非所在城市定義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就須按內地稅率繳付個人所得稅。整合各市個人所得稅優惠,可促進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人才在區內流動。

  國家着手深化大灣區合作,各式各樣的開放措施出台在望,大灣區加快融合發展,香港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燦爛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