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師生非洲助發電 愛心如陽光播溫暖

◆參與計劃的學生逐家逐戶為貧困山區戶安裝太陽能板,為他們帶來光明。受訪者供圖
◆參與計劃的學生逐家逐戶為貧困山區戶安裝太陽能板,為他們帶來光明。受訪者供圖

◆倪恩恩和陳志輝過去10年風雨不改前往盧旺達扶貧,至今已為1,200戶山區貧困家庭解決供電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倪恩恩和陳志輝過去10年風雨不改前往盧旺達扶貧,至今已為1,200戶山區貧困家庭解決供電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陳志輝帶領一眾師生前往盧旺達,為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 受訪者供圖
◆陳志輝帶領一眾師生前往盧旺達,為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 受訪者供圖

◆相處時間雖然只得短短兩周,倪恩恩與當地居民載歌載舞慶祝安裝太陽能板項目圓滿成功。 受訪者供圖
◆相處時間雖然只得短短兩周,倪恩恩與當地居民載歌載舞慶祝安裝太陽能板項目圓滿成功。 受訪者供圖

  十年無懼風雨裝太陽能發電系統 帶1200山區貧戶走出黑暗

  香港與非洲盧旺達,航機機程動輒17小時至19小時,這個遙遠的國度卻是香港理工大學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處長倪恩恩及顧問陳志輝的第二個家。過去十年,他們無懼風雨,帶領一眾師生前往當地,為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點滴累積至今,已協助當地1,200戶山區貧困家庭走出黑暗。電源開通、燈火通明的一刻,展現師生眼前的是一張張天真爛漫的孩童笑顏,倪恩恩感觸地說:「未去體驗前,部分香港學生的性格比較『公主』、『少爺』。去完盧旺達後,明白到原來一點光也可照亮別人。」世界那麼大,困難那麼多,但只要敢於挑戰,哪怕是在盧旺達,香港精神一樣可以傳達得到。◆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走得遠,看到的將是不一樣的世界。香港理工大學於2013年推出盧旺達服務學習項目,倪恩恩與陳志輝是先頭部隊。回想首次出發到那個陌生國度,同行十多名師生戰戰兢兢。初次踏足盧旺達,各人發現當地的天氣沒想像中熱到飛起,反之被形容為「千丘之國」的盧旺達,有着蔓延無盡的丘陵地帶、高聳入雲的山脈,風景美得像世外桃源。

  在盧旺達,隨處可見是被山區包圍的各種獨特生態,連綿起伏的山脈雖然是美,卻隱藏危機,為確保師生安全,一行人不宜露宿山野,於是倪恩恩等訂下青年旅舍供師生入住。她形容,當地的酒店房間整潔度與一般旅舍無異,「只是因為供水有限,晚上若太多師生同一時間沖涼,水缸好快會無水,所以要分批分時段用水。」

  在原始的國度裏,令人遠離煩囂,不知不覺間,倪恩恩與陳志輝均愛上盧旺達,並萌生為當地做點事的念頭,尤其眼見當地貧困山區戶對電力需求殷切,兩人回港後遂決定開展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服務學習項目,動員一眾師生為當地逐家逐戶安裝太陽能板和相關設備。

  陳志輝透露,出發開展該項目前會先為學生舉辦安裝工作坊,打好基礎,但變化總比計劃快,在當地實際開展工程往往會發現意想不到的事,「當地部分家庭用泥建屋,牆身結構比較鬆散,鋪線的時候用鎚仔一敲,整幅牆身隨時碎了,所以好考學生們臨場執生應變。」

  安裝技巧還能見招拆招,最令倪恩恩與陳志輝擔心的反而是聯繫問題。由於盧旺達通訊網絡較落後,手提電話難以派上用場。因此,每當步進山區分頭到不同村落開展工程,大夥兒只能靠事先約定集合地會合,但也有甩轆的時候。有次他們遇上天氣風雲色變,出現膽戰心驚的一幕。

  倪恩恩憶述:「當時出發入山區時仍然風和日麗,怎知無幾耐天氣一轉突然烏雲密布,更行雷閃電。」

  由於事出突然,倪恩恩與陳志輝無法用電話通知學生急緊撤退,只好守候在約定集合的地點焦急地等候。倪恩恩至今仍清楚記得那種患得患失的滋味,「通訊唔到,什麼也做不到,惟有默默等待,直至他們全部平安回來,才敢鬆一口氣。」倪恩恩說。

  師生們一點一滴燃亮別人,經過約十年的努力,團隊至今已為當地超過1,200個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單是去年8月,已順利完成在盧旺達東部省Rwamagana區Bicaca村等6個村落約400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安裝工作,為400戶山區貧困家庭解決用電問題。

  去年助設電視內聯網

  陳志輝指出,除了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外,去年更在當地設置了電視和內聯網,方便居民獲取資訊,聯通世界。

  學生透過盧旺達體驗變成熟

  一班莘莘學子為他鄉帶來現代文明的過程裏,不知不覺在領略幸福非必然的道理。倪恩恩表示,見證學生透過盧旺達的體驗變得成熟、提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