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用地開發高效靈活
符傳富 自由黨黨員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
城規會早前就新田科技城最新的規劃圖則進行諮詢會議,筆者出席了其中一天的諮詢會,當日與會者大都支持最新規劃,並認為應盡快落實。新田科技城連同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總發展面積有6平方公里,將提供3平方公里的創科用地,可容納70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與深圳河對岸的深圳創新科技園區相若。
土地空間足夠
整體而言,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可以做到「多、快、好、省」的目標。香港約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當中,有七成的土地屬於綠地(包括林地、灌叢、草地和農地)。參考其他在土地面積、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程度上與香港可以比較的國際城市,倫敦和新加坡的綠地比例分別只有38%和8%,遠低於香港,反映了香港目前的綠地比例明顯過高,嚴重擠壓了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空間。香港只有約四分之一土地為已建設的土地,商業或商貿和辦公室用地有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有6平方公里,工業邨或科技園有3平方公里。換言之,新田科技城提供的3平方公里創科用地可以令香港相關用途的土地增加超過兩成,提供「多」一些土地以支持新經濟活動的發展。
另一個影響土地供應的問題,是土地發展速度大不如前,所需的規劃和發展工序動輒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不過,香港的土地發展並非從來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香港早期的新市鎮發展大部分均無需10年的時間便可讓第一批人口遷入,當中部分發展計劃更可以在首次提出後第六年讓第一批人口遷入,2000年代以前的新市鎮發展時間平均僅需要7.5年,大大少於2000年代以後的新發展區計劃平均需時17年。政府早前修訂簡化了土地發展的程序,並容許同步進行一些流程,新田科技城正正可以受惠,首批未平整的創科用地預計可於2024年下半年提供,工程可繼而展開,並預計於2026年完成平整,更「快」地提供土地以滿足社會不同的需求。
運用模式合宜
政府今次提供彈性,容許新田科技城用地作多種用途,回應創科需要,做法正確。由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對土地的需求亦可能會不斷改變,在規劃上提供彈性可以令用途切合最新的需求,從而用「好」新田科技城的土地。在這方面,由於新田一帶現時已經有不同的產業,政府可以進一步考慮按部就班提供土地,首先做好新田科技城的基礎建設,例如道路、鐵路、水電管道等,基建先行,再緊接用好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落馬洲管制站、魚塘等地,留待明確的創科需求出現才要求原來的土地使用者遷出,做到地盡其用,不浪費一分一秒。
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新田科技城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毗鄰深圳皇崗和福田的創科區域,佔盡地利優勢,可以提供大量土地,但同時也需要巨額的開發成本。政府已提出會採用非傳統的批地方式,考慮各種公私營合作模式,借用私人市場力量提速提量,並有助管控發展項目的資金流,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