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關注食品安全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

  日前,樽裝水被消委會點名,指出疑似某些化學物含量超標,後來作出澄清,並安排再測試和作再次評級,風波已告一段落。之後有腐乳產品被食安中心公布所採集樣本的蠟樣芽孢桿菌超標,同樣引起消費者的關注。現時,食品安全中心會就本港製造和進口食品的食品樣本作出抽樣檢測,並根據國際標準和風險評估制訂本地食品安全標準;而在外地生產的食品,如果在香港出售,食品包裝上需要貼上中文或英文的食品營養標籤等。

  所謂病從口入,我們對食品安全不能掉以輕心,原材料的生產、食品製造、加工、冷藏、儲存、包裝和運輸工序,都有機會令食品受到污染。當然,如果是進口食品,則原產地和本港的食品安全標準、營養標準或有別。乳酪、芝士、乳酸類飲品等食品工序涉及天然發酵,食品樣本涉微生物也是正常,樣本的微生物含量宜符合本港可食用水平,否則食用可能會損害健康,而在採集樣本時,也要注重程序,如盡量確保採樣工具無菌和免被污染,所採集的樣本要用適當的器皿密封並保持在合適溫度和濕度,並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檢測,才能確保測試結果較準確和具公信力。

  除了在超級市場、便利店、食店所出售的即食食品、加熱食品外,坊間也有一些未領有牌照的食品工場,並在網店接受食品訂單。而每逢周日,外傭集散地也有人出售疑似自家製造的家鄉食品,食物衞生情況令人憂慮。其實,消費者宜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從原材料採購、煮食時也要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以潔淨消毒的器皿盛載食品,不宜進食已過了最佳使用日期或過期的食品,並妥善儲存食品,可保吃得安心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