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哲思/若特朗普上台勢必推高通脹\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蘆哲
2024年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於7月15日至1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舉行。「2024共和黨黨綱」(2024 GOP Platform)將在今次大會上被正式審議通過,這份綱領性文件以「美國優先:回歸常識(America First: A Return to Common Sense)」為序言標題,闡述了特朗普作為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承諾和政策方向。
共和黨黨綱的政策目標與重要條款可簡單粗略地分為對內與對外政策,但這些政策天然存在矛盾。例如,國內減稅、重振工業的對內政策與限制移民、加徵關稅的對外政策均不利於控通脹,而對內政策意味着聯邦政府債台將進一步高築,並不利於維護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粗略來看,更有韌性的經濟與更有黏性的通脹意味着更緊的貨幣政策,而寬財政與緊貨幣的組合意味着更高的利率與更強的美元。考慮特朗普政策的多樣性、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以及「寬財政+緊貨幣」組合的可持續性,大類資產在不同階段的走勢或有較大差異,且資產價格本身也會對政策產生反身性的影響。
特朗普的對內政策主要包括國內減稅、重振工業兩項,均是通過寬財政的方式拉動需求,刺激通脹。另外,特朗普平衡貿易逆差的政策意味着弱美元的訴求,而2025年11月特朗普提名新的美聯儲主席,如若順利通過國會兩院的聽證會,則美聯儲或迎來一個更鴿派的主席。
國內減稅刺激內需。共和黨黨綱政策目標表示,將把《就業與減稅法案》中執行的減稅永久化,並取消小費稅。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中,特朗普表示擬將企業稅率由當前的21%降至15%,而此前拜登曾計劃將其提升至28%。進一步的減稅政策將意味着聯邦政府更大的財政壓力、居民部門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企業部門更高的利潤、更強勁的經濟韌性和通脹黏性。
重振工業推高投資。自2021年以來,拜登政府接連推出《兩黨基建法案》、《通脹削減法案》、《芯片法案》,美國製造業建築開支也自2021年三季度出現指數型上漲。但由於電子設備(芯片)代表民主黨利益,製造業代表共和黨利益,因此電子設備製造業作為兩黨的「最大公約數」,也基本貢獻了當前製造業建築開支的全部增長。
本次共和黨黨綱表明,將取消不利於企業製造業的法規、促進供應鏈重新轉移到美國境內。因此,其他製造業有望追趕電子設備製造業的步伐,在美國境內開啟新一輪的製造業投資熱潮。與國內減稅類似,這將意味着聯邦政府更大的財政壓力(對製造業的政策補貼)、製造業工人更高的可支配收入、製造業更高的利潤、更強勁的經濟韌性和通脹黏性。當然,全面增加能源產能的政策或對短期能源價格構成壓制。
聯儲獨立性成疑
染指聯儲替換主席。鮑威爾由特朗普提名,於2018年擔任美聯儲主席。出於對特朗普《就業與減稅法案》可能導致經濟過熱的擔憂,2018年美聯儲累計加息四次。到2018年中期選舉前,在超預期收緊的貨幣政策、貿易摩擦升溫、政府停擺的共同影響下,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美股大跌,間接導致了共和黨在2018年中期選舉中的失利,這也導致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多次譴責美聯儲。如若特朗普上台,美聯儲2025年的貨幣政策或出現收緊。
雖然特朗普表示不會讓鮑威爾提前「下課」,但特朗普平衡貿易逆差的政策意味着弱美元的訴求。因此,特朗普或在2025年11月向國會提名一個更鴿派的美聯儲主席,如若順利通過兩院聽證會,則2026年的美聯儲或更加「保守」。
「寬財政+緊貨幣」的政策組合在2023年三季度曾上演過,彼時在中長期美債發行超預期的供給壓力下,10年期美債利率一度從中小銀行危機後3.3%的低位快速抬升至5%,而在英偉達(Nvidia)等科技股強勁的業績支撐下,納斯達克指數走勢仍然非常亮眼。如若該政策組合在2025年再度上演,則美債利率或再度面臨顯著上行風險。
對於美股而言,經濟韌性對美股分子端的支撐,以及美債利率上行對美股分母端的打壓,或意味着風格將從成長切換為價值。而對於小盤股、尤其是小盤成長股而言,其上漲的持續性仍更多取決於盈利預期在降息開啟後的改善,但緊貨幣預期使得這一改善的空間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