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好棉種 產量今年望創新高
在很多新疆棉花種植戶眼裏,7月是一個很關鍵的月份,因為這一時期正是棉花的花鈴期,花鈴期一過,棉花就要結果了。和棉花種植戶一樣,這幾天,溢達新疆棉花及紡紗業務總經理李光海也緊密關注着棉花的長勢。
質量指標超國家標準
「科學育種、品質提升、技術引領,還有就是人勤地生金。」作為智慧化棉花種植的先行者,在新疆昌吉棉花種植戶老黃看來,新疆棉花連續高產的「密碼」,除了適宜棉花生長的獨特氣候條件,還有就是有着支撐棉花產業發展的產業條件和雄厚基礎。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自19世紀長絨棉進入新疆以來,在幾代農業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棉花良種。「就拿我目前種植的『中棉113』來說,畝均增產約100多公斤,原棉品質均在『雙30』以上,比世界優質棉標準還要優秀。」老黃告訴記者,得益於科學育種,新疆棉花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纖維長度長、纖維強度高、色澤好、彈性好,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標準。
據悉,在新疆棉花更新迭代的過程中,來自香港的溢達亦功不可沒。2015年,溢達與內地相關研究機構合作,完成全球第一個長絨棉基因組測序項目。該研究不僅極大地提高棉花育種的效率和精度,也將培育出更優質、高產、抗病的棉花新品種。
機械化採收率超85%
除了優質良種,智能和自動化種植也是新疆棉花提質增效的主要動力。「前兩天媒體報道了我們新疆尉犁縣兩名90後青年,藉助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實現了對3,000畝高標準棉田的有效管理。而按照傳統模式,至少需要20人。」老黃說,如今在新疆,一部手機即可實現對棉田的全程管理,兩三個人管理幾千畝棉田,比比皆是。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棉花收穫期,新疆全區投入近7,000台採棉機開展機械化採收工作,棉花機械化採收率達到85%以上,新疆機採棉人均管理面積達200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