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倡登記制 最細9平方米

  團體促設獨立廚廁水電錶 取締間閣仔豬欄改建

  特區政府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最快下月提交研究報告,公屋聯會昨日舉行記者會,指早前已向工作組建議推行劏房登記制度,設立不少於9平方米的最低居住面積標準,並必須設有獨立廚廁、水電錶和基本消防設備等,又要求政府規管單位最低高度,取締新界一些由豬欄、雞棚等飼養場改建成僅約5呎高的劏房,以及間閣仔式劏房,並使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或部分閒置社區隔離設施,安置受影響的劏房戶。

  主席文裕明昨在記者會表示,聯會提出的建議包括推行劏房登記制度,要求業主透過認可專業人士進行相關認證,確保單位結構安全及衞生等符合最低標準;設立最低規範標準,包括應設有獨立廚廁、適度逃生通道、房間高度、配置基本消防設備等。

  文裕明特別提到過往較少人留意劏房的高度問題,聯會發現新界一些由飼養場改建成的劏房單位高度較矮,維持在5呎左右,以及還有一種間閣仔式劏房,指有關住所完全不適合居住,嚴重影響住戶身心發展和安全性,強調局方應作出規範。

  對於建議設立不少於9平方米(約100平方呎)的最低居住面積標準,文裕明解釋,坊間雖建議空間要有10平方米,但聯會認為標準不宜定太高,否則會導致大量劏房不合格,甚至被取締,嚴重影響劏房住戶。

  白居二建議一人配額至少兩成

  公屋聯會副主席、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補充,建議劏房登記制度的執行可參考賓館牌照制度,為劏房業主提供3年適應期,對單位進行改裝以符合登記資格,否則被視為無牌劏房,住戶亦要遷居。而在登記制度下,一旦劏房被取締,政府應向受影響住戶提供安全網,例如以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或部分閒置的社區隔離設施提供安置。

  針對香港青年置業難問題,聯會支持房委會考慮推出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並建議提升白居二計劃中一人申請者的配額比例至不少於20%,為單身人士例如青年提供更多購買居屋的機會;另在公營房屋供應充足下,應考慮將出租公屋與出售房屋的供應比例由七比三,調整至五比五,並應盡快試行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加快居屋第二市場供求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