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紅樓」書畫展及紅學講壇舉行
【大公報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雨竹報道:作為「中華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圍繞中華典籍《紅樓夢》舉辦的「藝述紅樓」書畫作品展,以及紅學講壇於昨日下午在集古齋開幕。其中,「空·相──金延林書畫作品展」展出內地書畫家金延林以金陵十二釵、大觀園雅趣、紅樓詩詞為主題的百餘幅作品,並將持續至7月16日。
出席昨日開幕禮的主禮嘉賓包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林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演藝)區君儀,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李濟平,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原社長白林,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前主任鄭培凱,香港美協主席、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林天行,國家一級演員、87版《紅樓夢》電視劇賈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畫家金延林等。
《紅樓夢》百讀不厭
在「紅樓夢中人」講壇上,鄭培凱憶述自己在中小學時讀《紅樓夢》,只是從表面看故事,「當碰到那些比較難懂、包含深刻人生體會、闡釋中國文化優秀性質的詩詞時,我就會略過。最後記得最清楚的,是寶玉和黛玉的愛情。20年以後,我開始研究文學、文化,才發現這其中的奧妙。」他表示,《紅樓夢》不僅展現出中國文化傳統,它也將較為普遍的人群的複雜生活,包括婦女在覺醒方面遇到的困難,濃縮入了大觀園。
歐陽奮強回憶,自己在參演《紅樓夢》時才20歲,但參演了劇版並不代表他就懂了《紅樓夢》。「我的理解是要『品』《紅樓夢》,因為這要隨着人生閱歷和年齡的增長而進行;每讀一遍,感悟都不同。」
在第二場講座「音樂視角下的《紅樓夢》」中,金延林提及自己在畫《紅樓夢》人物時,做過的有關人物服飾等研究,當代許多人對歷史的認知和理解,都來自美術考古,「所以今天的美術作品,很有可能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他相信,作為傳統畫的畫家,除功夫與表現方法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為傳統文化負責。
演奏家高燕銘則從音樂研究的角度,結合《紅樓夢》原文節選和現場琵琶彈奏,點明這部名著包含的不同階層、音樂形式、人民生活狀況等內容的音樂文化及體系。發言最後,高燕銘以一曲《葬花吟》,為今次講座畫上句號。
圖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雨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