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園地】「行萬里路」的意義——「華夏博覽看今朝」港生內地研學活動稿

  ◆ 朱子家 聖類斯中學四年級

  短短十天,我學到了十個月的知識。一直以來,我們的學習被固定在「讀萬卷書」的學習模式,認為坐在書桌前死背爛讀就能擁有大智慧。直到親身參加這次「博覽華夏看今朝」研學活動後,我才知道:除了「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作為一個修讀歷史的學生,我經常在課本上看到許多歷史建築和文物。例如紫禁城,歷史課本介紹得不可謂不詳盡,但我從沒親身體驗過紫禁城的宏偉,直到這次踏入紫禁城,當那紅牆碧瓦躍入眼簾,我實實在在感受到它的威嚴。從進午門開始,我感受到古代皇帝生活的氣派,上下五千年中華歷史之輝煌。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分別為皇帝處理政事、休息和宴請百官的場地。殿頂金碧輝煌,朱紅色使建築增添喜慶和富貴的感覺。只可惜,這次留在故宮參觀的時間,還是太短了,看不夠,想不盡。如果能再多給半天的時間研學就更好了。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以為長城的陡峭,不過是詩詞裏的文學誇張和照片裏的網紅造作,但實地參觀後,我發現走了兩個箭台後大腿就痛得不行,更無法想像古代士兵扛着那麼重的兵器和鎧甲是怎麼跑上去的。好不容易爬到高處,巍峨壯麗的山峰與山上的樹木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雖然書本上有對各種建築詳細介紹,但那參與感還是要親臨其境才能夠真的品味出來。這個春天,天空一碧萬里,在烽火台上遠眺,山谷中清流縈繞,翠峯重疊,花木茂盛,山鳥爭鳴,這綺麗的風景,真的讓我畢生難忘。

  除了親身體驗書本上的知識,我還學到了不少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的飲食習慣之不同。在整趟旅程中,我觀察到有幾個團友用的碟子盛菜,跟其他團友用碗盛菜不同。後來發現,盛菜方式不同是源自南北的文化差異。在最初,南北方吃飯的骨頭魚刺之類都是扔桌子上的。只是,北方傳統是吃饅頭,把菜放在饅頭上非常不方便,所以需要一個菜碟用來放菜。而南方人一直以米飯為主食的,所以菜自然而然地放在碗裏也不影響,北方的菜碟傳到南方後,又開發了裝「廚餘」這一新功能,原本放在桌子上的廚餘便有了一個閒置的碟子來盛載。這些不起眼的日常生活的習慣,卻有着深遠的文化演變,讓我大開眼界。

  除了增長見識,我還在活動中提升了自己的溝通能力。一直以來,性格內向的我都是個不善於溝通的人,經常在說話時不知不覺得罪人。而這次活動,整整十天的行程,我在「獨立生活」中,摸索了許多和他人交流的注意事項,也於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的想法。同時,我是一個比較孤僻的人。對我來說,這十天的旅程就如在昏暗的街道上亮起了十分鐘的光。雖然時間不長,但足夠讓我看清楚他們的臉龐,讓我擁有了這十天的美好回憶。老師和團友們的照顧也是非常到位,我亦非常感謝他們。在這趟旅程裏,我也體驗到了不少新事物,例如乘坐臥鋪火車還有磁懸浮列車等。這些新事物的體驗也使我對國家的發展有更多的認識,為我人生的篇章增加不少內容。

  毛主席曾經說過:「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習主席也說過:「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作為青年人,擔負國家未來的重任,又有招商局如此用心讓我們深入認識祖國,我們就應該不辜負他們的希望,為前途奮鬥,不應把眼光局限小小的海濱城市裏,更應多認識國家和了解世界的發展。我在這次活動中學到的不止是知識,更有對這個社會和國家的認識。我們只有抱着不斷求知並去實踐的態度,才能有更光明的未來,我們的民族也必定會有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