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從立法會5年變化 看梁主席的「公道話」\青 平

  日前,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發表文章,回顧第七屆立法會過去兩年半運作情況,並表示其可公道地說,擔任立法會議員20年來,此屆立法會是最務實有為、最有隊形、最勇於擔當的立法會。實際上,當我們將時間軸稍稍拉長,回顧過去5年立法會的變化,就能體會到梁君彥所說的「公道」底氣十足、自在人心。

  2019年到2020年是香港立法會最「驚濤駭浪」的一年,也是立法會惡意「拉布」、無休止爭鬥、亂象氾濫幾近癱瘓的一年。這一年,立法會以曠日持久的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程序開始。往常10分鐘就能結束的選舉過程,竟耗時6個月、歷經17次會議都未能完成,其原因就是時任內務委員會副主席郭榮鏗等「攬炒派」議員通過惡意「拉布」和「製造流會」等卑劣伎倆故意拖延。這些所謂議員將議員身份當作政治操弄工具,為了政治私利罔顧公眾利益,意圖搞亂以致癱瘓立法會,拖垮特區政府施政。

  由於內務委員會主席遲遲未能選出,數十條法案無法及時審議,超過80條附屬條例在修訂期限前無法跟進,其中很多都與民生息息相關。為了讓議政過程停擺,部分議員甚至扔出腐爛盆栽的「臭彈」與不明液體的「臭水」,可謂刷新了外界對「拉布」手段的認識下限。由於部分議員行為不檢點和不斷作出干擾,行政長官未能於2019年10月16日的立法會會議上全文宣讀施政報告,這在立法會歷史上尚屬首次。

  從混亂停擺到恢復理性

  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香港迎來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宣布郭榮鏗等4人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部分「反對派」議員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有關決定後「鬧辭」,意圖以此鼓動激進抗爭,再次將香港拖入亂局。

  然而,他們打錯了算盤。「鬧辭」不僅沒有對立法會的正常運作帶來影響,反而減少了搗亂破壞力量,助推了立法會發揮建設性作用。在無「拉布」、流會情況下,留任議員繼續履職盡責,理性務實推進議會工作,最終不負市民所望,在任期中止前完成了所有須審議的法案。2021年的立法會工作成績亮眼:共召開49次會議,審議310項附屬法例,通過48項法案和37項具立法效力的議案,有效處理積壓多時的大量議程項目,包括逐步增加法定假日日數使其與公共假期日數看齊的《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等多項關乎民生的法案。

  隨着香港選舉制度的修改完善,「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香港立法會議政質效也不斷提升。第七屆立法會於2022年1月召開首次大會後即迅速選出18個事務委員會正副主席,立法會會議、事務委員會、法案委員會等運作順暢高效。為確保在疫情期間正常運作,立法會在新會期開始後的3周內即制定並通過2項決議案,令立法會及其委員會因應疫情發展和實際需要進行遙距會議,繼續履行憲制責任。2022年2月至4月初,共有7次立法會會議及若干委員會會議以遙距方式舉行,跟進防疫抗疫工作和經濟民生等事宜。立法會運作並未因疫情而停擺。第七屆立法會至本月中休會時,預計共通過75項法案,較上屆同期多三成半。

  以社會整體利益為考量

  為更好為民發聲,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更接地氣,已就簡約公屋、數碼金融發展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務進行本地考察和調研活動60餘項。在議政質效上,議員們從最初代表的勞方、資方、專業人士等各自表述,到後來逐漸學會從社會市民整體利益出發考量,達成共識。今年3月,第七屆立法會全速、高效審議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馬拉松式舉行了25次、近50小時會議,提出了近2000條問題和意見。最終,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履行了被擱延近27年的憲制責任,與特區政府一同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工作,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補上了這一塊期待已久的最後拼圖。

  此外,行政立法關係呈現出回歸以來的最佳狀態。一方面,立法會較好地發揮了監督制衡功能,兩年內共處理2640項要求政府作口頭或書面答覆的議員質詢,內容絕大部分與民生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立法會議員積極支持特區政府施政,代表市民發出聲音,提出具建設性意見建議,「立法會前廳交流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等也都展現出行政與立法良性互動的新風貌。

  過去5年,是香港立法會從混亂、幾乎停擺到恢復理性秩序、重回正軌的5年,是行政立法關係從緊張對抗到良性互動、共謀發展的5年。當前,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已成為香港社會廣泛共識,儘管立法會議員在提升履職質效方面仍要作出許多努力,但相信只要他們牢記自身職責、務實擔當作為,就一定能贏得香港全體市民的口碑,更好推動良政善治,更好造福香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