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教大團隊青睞惠州 實踐產學研合作
香港高等教育這個「金字招牌」,在教學質素、基礎研究已達國際前列。為推動產、學、研聯合發展,香港教育大學今年四月與中山大學成立「粵港澳發展研究中心」,促進兩校的科研和學術交流。大公報記者直擊教大團隊赴惠州惠東縣考察當地產業配套,以現有的學科重點研究領域為基礎,結合當地產業需求,將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如紅樹林生態保育研究、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研究等,為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大公報記者 楊州(文) 許棹傑(圖、視頻)
環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已是當今全球大熱議題,相關行業更是求才若渴,香港教育大學於2021年開辦「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其中體驗學習課程會到內地實地考察。教大師生早前到惠東縣實地考察,參觀及了解當地環境管理設施和措施,包括海龜自然保護區、海洋牧場等,進一步探索產學研合作,團隊聯同香港科技大學的師生考察研習。
落實多個產業合作項目
香港教育大學環球事務處積極安排學生及老師到大灣區考察,其處長蕭觀明表示,教大鼓勵學生及老師到內地考察,包括國家級的核子設備、生命科技公司,以及考察中國內地的數字科技等,擴闊學生視野。日前有教大老師表示落實到惠州與當地產業協作,將有關水資源的科研、團隊研發的產品,以及在惠州場景與運作中的產業一齊合作,並已聯合另一大學有關生蠔養殖,以產學研方式合作發展:「我們教大重視香港與內地的融合,安排學生老師到內地考察外,亦與其他院校及其科研團隊合作,整合資源,從而推動香港、大灣區及國家發展,達到共創共享共贏的成果。」
團隊到惠州太平嶺核電廠,中國廣核集團的相關人員向他們介紹建設進度,包括提到採取多項生態修復工程以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程金平向中廣核人員分享教大關於海洋生態的研究,並表示若需要教大提供相關意見可進行交流與合作。另一考察點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現場工作人員向考察團一行人介紹產業園總體進展情況,雙方就產業園在產業協同、基礎設施、人才交流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
惠東的海龜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牧場則是考察團隊研究生態保護的相關範疇。程金平教授在海洋牧場看到工作人員正處理漁網中殘留的貝類,即向他們分享教大的相關研究,包括有助降低漁網中殘留的貝類,她說以往清理漁網中殘留的貝類十分浪費時間和人力,「這裏(海洋牧場)如有需要,可向教大諮詢這方面的科研成果,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
環境管理日漸受重視
程金平教授向記者介紹說,考察團中教大成員包括四名科學與環境學系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及一名訪問學者,是次考察的發展項目中,相當多的工作與其團隊研究有一定關係,比如水利工程、對核電站及其周邊生態的保護,其中「雙碳」目標亦與教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
程金平續指,紅樹林濕地為香港實現減碳目標發揮關鍵作用,從大灣區角度來看,惠東同樣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初步交談印象是他們也希望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諮詢意見,我們也希望可以在惠東設立實踐教學基地。上一次考察珠海,這次考察惠東,覺得這裏非常適合,惠東既有海龜保護區,未來亦有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仍會再來這裏考察。」
隨着大灣區產學研合作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程金平教授表示現在執教的其中一個科目是環境管理,相信是次考察活動能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大灣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學生若有機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實踐,會發現在教大所學到的知識是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並在未來科研中實踐應用。
首次參加考察的教大博士生楊菁表示,惠東建設的紅樹林保護區和海龜保護區與其環境科學專業脗合,她對保護修復紅樹林和保護海洋生態很感興趣,團隊也正進行紅樹林相關研究,包括探究珊瑚礁食物網及整個生態系統狀況,所以很想了解這裏紅樹林的濕地生態。「了解他們是如何修復後,有沒有我們可以做的,可以幫得到的,或者在保護修復工作中作出貢獻。」
博士生:當地發展機會多
已修讀生物、環境健康及安全的教大在讀博士生盧承謙表示,粵港兩地在環境生態工作的對接是有潛力的,「香港政府大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是次參觀了當地的海龜保護區和海洋牧場,感受到他們很重視生態環境保育」,從規模可見惠州投入龐大的資源,當地政府保護環境力度不亞於香港,他認為有志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學生可多留意惠州這裏的機會。
教大本科生李子安表示,參觀了當地不同設施,其中海洋牧場印象深刻,與他修讀的環境管理息息相關,從中了解他們的魚苗培育、海洋保育等工作。另一名本科生梁杏林說,從今次考察活動中參觀了海龜自然保護區,海洋生物的保育並非易事,海龜保育工作十分艱巨,因海龜蛋對溫度很敏感,要通過人工孵化來提升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