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斐然/把「李白」帶到月球
「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啟動儀式過後,隨即舉行「2024年香港愛國主義教育論壇」,邀請三位重量級嘉賓主講,向社會各界介紹國家最新的科技成就。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總設計師于登雲介紹了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就與展望,指出月球上有多個以中國人名和地名命名的地理實體,如李白、張衡、祖沖之等,感慨道「我們做出了成績、得到國際的認可,才使得中國一批古今的科學家和中華文化元素能被永久地刻在月球上」。
把科學探索融入日常生活
于登雲介紹嫦娥探月工程的實踐成就,指出在過去的探索中,中國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探月精神。展望未來,他提到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載人登陸月球的目標,表示「有充分的信心實現它」,亦認為世界正掀起新一輪探月高潮,呼籲學生們要只爭朝夕,「創新決定未來」。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回顧過去三十多年來的深空科研追夢歷程。他曾領軍研發了2003年歐空局火星快車的岩芯取樣器,介紹火星岩芯取樣器時,他向在場學生提出問題:當人類想通過岩石樣本探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時,如何避免把地球上的生命跡象帶上火星導致影響判斷?他揭秘其中巧思,指鑽取的工具要先進行消毒,包裹至發射前最後一刻再將其裝備好,相關步驟需很謹慎。
容啟亮指出,理大有幸參與國家多項重大深空探測任務,可見香港是有能力及實力,助力國家航天工程並取得優異成績。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盧煜明則進行《無創產前檢查和癌症篩查:從夢想到現實》的主題演講。他介紹道,要檢查孕婦的胎兒是否正常,傳統需要把探針刺進子宮取樣,直接從胎兒身上取得遺傳物質來檢測,但會給胎兒帶來風險。有見及此,他從三十年前便探索利用孕婦自身血液研究胎兒DNA的辦法。
盧煜明指沒想到,科學的突破竟來自他喜歡吃的即食麵。有次他靈機一動,想到是否能像煮麵一樣,把血漿煮上五分鐘,拎幾滴汁去測試看看?最後果真在血漿內發現屬於胎兒的基因碎片。總結過往,他鼓勵學生把科學探索融入日常生活中,善於洞悉看似沒有關係的現象之間的相似性,認為這或是研究突破的關鍵。\大公報記者 趙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