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政道/吸引頭部企業以「雙總部」方式落戶\盧曉楓
2022年底,特區政府發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以新型工業化為目標,實現香港基礎科研轉化與內地產業鏈融合,同時提出把第三代半導體設計製造和新能源汽車設計製造作為兩個重要推動產業。該藍圖定位清晰,瞄準了十至十五年內對工業界影響深遠的科技創新領域,既符合國家發展大局,也符合市場規律:從產業鏈和規模兩個維度,也是具備足夠的產業縱深,最大限度吸納跨越多個學科的就業半徑。去年年底,特區政府更成功引入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巨頭「寧德時代」落戶香港,設立國際總部。
在此基礎上,特區政府應該更積極有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識別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針對與香港經濟發展模式相匹配的頭部企業,展開系統性的招商引資,可以「一企一策」,通過落戶香港,為這些企業的痛點堵點提供差異化的支持。
根據最新的電動汽車發展趨勢預測,未來歐洲和中國的輕型電動車佔比將分別達到96%和78%。而大於六噸的中重型電動車滲透率也將達到62%和41%。與此同時,電動車技術的新一輪革新已經在路上,重點是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包括固態電池量產化的技術突破)、充電效率的提升和便利性、控制芯片的算力提升、車架鑄造工藝的革新以及智能化系統的第四代升級。
其中,電池技術的革新會再一次顛覆電動汽車行業。全固態動力電池量產的關鍵技術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態電芯三大核心優勢。2024年4月12日,「廣汽集團」發布全固態電池將於2026年搭載在全新的車型。全固態動力電池採用了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與第三代海綿矽負極片技術(新型納米矽複合負極),全固態正極可達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進而實現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較於目前最先進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其體積能量密度和品質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電動車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km。
引入技術驅動型行業巨頭
在充電技術方面,2035年預計歐洲和中國的充電需求分別為400+太瓦時和780+太瓦時。充電需求也將從私人快速充電模式,轉向更高功率的公共快充技術。電動汽車充電站越來越多與分布式儲能和發電結合,並在智能化能源網絡中進行優化。單就充電與儲能領域,就可以覆蓋生產、管理軟件設計、產地和資產持有、安裝與維護、增值服務、解決方案集成和充電樁運營七個行業範疇。
可見這些領域極有可能出現新的技術驅動型行業巨頭,也是國家提出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必然結果。尤其是歐盟宣布今日起向中國電動車徵收巨額臨時關稅,稅率介乎17.4%至37.6%。雖然關稅最多為期4個月,但視乎談判結果,未來部分西方國家會否繼續打壓中國電動車發展,仍屬未知數。在此情況下,香港不論是技術研發或對外貿易,都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宏觀產業政策方面,特區政府應該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基礎上,就具體行業制訂前瞻性的激勵和扶持政策,特別對於中長期基礎建設,例如超高速充電樁的布局和智能電網建設,策略性引入公共服務投資和融資,支持整個產業的發展。同時,香港應細化產業各環節的調研,沿着國際和內地市場就重點產業方向,積極引入上下游的頭部企業,充分運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為企業對接技術和市場服務提供支持。特區政府亦可透過鼓勵雙總部的方式吸引頭部企業落戶香港,逐步建立產業生態圈。特區政府還應發揮香港科研院校和機構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優勢,加快促成企業與研究機構就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給予扶持。
圍繞科創產業落地生根的北部都會區建設在即,香港應該加快科創產業化之路的探索,接地氣、出實招,以價值鏈格局的新思維謀新篇開新局!
新民黨東區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