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論壇邀專家探討中西醫結合發展

◆南南論壇舉辦「文化傳統、身心健康與可持續性」講座。 香港文匯報記者金文博  攝
◆南南論壇舉辦「文化傳統、身心健康與可持續性」講座。 香港文匯報記者金文博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旨在聯繫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的發展中國家、探討全球發展問題的第十一屆南南論壇本星期正於香港舉行,今屆論壇主題為健康與可持續之路,其中單元一「文化傳統、身心健康與可持續性」公開講座昨日於嶺南大學進行,多位本港及內地專家就中西醫結合和適應文化的健康模式等議題作主旨演講,內容涉及中醫與生命科學及數據科學的整合,中西醫結合的歷史、指導思想及成果,以及中醫作為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等。

  第十一屆「南南論壇」由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生態文化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及全球大學主辦,由6月30日至7月5日進行,分為「文化傳統、身心健康與可持續性」、「健康與可持續」及「健康與社區可持續」3個單元。昨日舉辦的單元一活動,以傳統中醫藥與書畫藝術為例,探討天人合一的中華文化傳統在東西文化碰撞下如何融合貫通、守正創新,其中又以中西醫結合為題舉行公開講座,由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主持。

  學者談文化融合帶來啟示

  講座中,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呂愛平分享的題目為文化融合對中西醫結合的啟示,他指出,未來中醫學將會是系統醫學(System Medicine)的時代,需要將生命科學與數據科學互相結合,這包括在診斷上需要用到大量數據對不同疾病、病症、狀態等作出分類,在成藥研發上用到兩種成分來達至更好的協同效應,以及研究及了解不同疾病、狀態以至藥物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的動力學(Dynamics)。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關節疾病專業委會主任溫建民以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中西醫結合路徑為題,講述了中西醫結合的歷史、指導思想及所取得的成果,例如是青蒿素的研製。他指出,中西醫結合須遵從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指導思想,同時亦須通過醫學實踐來檢驗,以及遵守古為今用、西為中用、推陳出新、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和團結合作等基本原則。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國家衞健委生命倫理委員會委員袁鐘在其與文化相適應的健康模式分享中對中西醫背後的文化及各自對生、老、病、死的態度和回應作出梳理比較。他認為,中醫包含了中華哲學、文化和藝術,是一種無所不在的生活方式,並以在橋上跌落河的人為喻,強調馬上拯救遇溺的人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長遠如何防止人們從橋上跌落河,帶出中醫以預防為主、未病先治的理念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