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港擬研「一地兩檢」 提升大橋通關效率
專家:建議採取更創新的「兩地一檢」模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香港「七一」假期來臨,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迎來車流熱潮。珠海市商務局(口岸局)29日表示,為了進一步破解大橋口岸出入境高峰期的交通擁堵難題,珠海市有關部門正在加快推進有關工作。同時,加快推進提升大橋口岸通關效率項目,包括貨車通道兼容驗放小客車改造,擬今年國慶前完成;同時正與香港有關部門在重大節假日期間加強預約數據共享,提前預判分析。此外,大橋珠海口岸珠港兩地也在積極研究「一地兩檢」模式,以及參照香港出境預約要求實施返程預約方案。專家稱,新模式利於提升大橋通行效率,亦建議進一步採取更創新的「兩地一檢」模式。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於6月29日上午10時左右出現車流高峰,持續至中午12時許。香港車主劉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大橋為「雙城生活」提供更多樣化的出行選擇,開車「北上」正在成為港澳居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對大橋口岸通關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重大節假日,大量港澳車輛在假期首日早上及上午集中「北上」,在假期最後一天下午及晚上又集中返程,往往造成口岸在特定時段通關擁堵。他期待口岸採取措施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
國慶前出境小客車通道將增加11條
珠海市商務局(口岸局)局長沈岩透露,目前大橋珠海口岸正在開展多項工作。首先,加快推進提升大橋口岸通關效率項目,力爭在今年國慶節前,完成出境大客車通道、出境貨車通道兼容驗放小客車改造以及部分「一站式」系統改造項目,屆時出境小客車通道將增加11條,預計小客車高峰時段單向出境通關能力可達到1,500輛次/小時。同時,擬今年底前實施入境貨運通道兼容驗放小客車改造工作,以提升小客車入境通關能力。
擬增車道現場實時圖像服務防擁堵
同時,進一步完善「珠海旅檢口岸實時通關情況」信息發布系統,計劃增加實時提供大橋口岸車道現場圖像服務功能,以便旅客更直觀的了解到大橋口岸車輛通關擁堵情況,選擇錯峰出行。前期經過深入溝通,珠海市相關部門還正與香港有關部門在重大節假日期間加強預約數據共享,提前預判分析,及時通報相關情況,同時協調港方提前將通關信息精準推送到尚未出境的香港車主。
針對有關人士提出大橋珠海口岸珠港兩地是否可以採取「一地兩檢」模式或參照香港出境預約要求實施返程預約的建議,沈岩表示,珠海市政府非常重視這些意見建議,珠海市商務局與口岸查驗單位也在積極研究,只要珠港澳三方能夠形成共識,珠海樂於推進實施。
有利推動灣區通關便利化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建設設計時採用「三地三檢」的通關模式;而珠海、澳門口岸在同一個口岸人工島,目前大橋珠澳之間創新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坊間俗稱「兩地一檢」模式,由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通關便利化又前進了一步。
據了解,「兩地一檢」模式是出入境雙方自助通道櫃台會在兩地口岸邊界線並排建立,旅客只需排一次隊、檢查一次證件,便可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具體而言,雙方可共享一套通關設備,同一個大廳、排一次隊、接受一次集中檢查;旅客在通關時只需要提供一次證件供查驗,出入境雙方的查驗單位能在後台實施數據共享;正常情況下,30秒左右通關,最快僅需20秒。
「一地兩檢」則是在口岸同一處地點完成兩地的出境與入境檢查、檢疫手續。譬如深圳灣口岸便是聯合辦公、各行其是,由雙方出入境管理人員(邊檢、海關、檢驗檢疫)在同一地點、同時聯合執行出入境檢查,實行「一站式」檢查,雙方按各自查驗標準,共同對出入境人員、交通工具和貨物實行聯合檢查。鄭天祥認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珠港兩地有條件採取「一地兩檢」模式,甚至可研究推行更創新的「兩地一檢」模式,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這都是對大灣區發展作出的有益嘗試。
應對港「七一」假期車流高峰三大措
◆協調港方,向預約6月28日至6月30日出行的「港車北上」駕駛者提醒返程錯峰,留意公眾號信息,參閱小客車出入境通道暢順指數
◆在原有對大橋口岸入境的每輛小客車發放錯峰返程溫馨提示紙質卡片的基礎上,增加在大橋口岸入境車道8塊「2m×1m電子廣告屏」,投放返程高峰預警信息,進一步便利車主及隨車旅客了解大橋口岸通關信息
◆優化大橋珠海口岸周邊交通流線和管理,在車流高峰到達口岸前,對車主遠端疏導和指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數據看大橋口岸客流車流變化
◆今年以來,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達1,244萬人次,出入境車輛超248萬輛次,其中港澳單牌車數量超過139萬輛次,佔比56%
◆周末及節假日期間,大橋珠海口岸日均客流、車流分別達到8.1萬人次、1.8萬輛次,是平日的1.6倍和1.4倍
◆今年以來,大橋珠海口岸客流、車流已4次刷新紀錄,單日最高客流超14.4萬人次,單日最高車流超1.95萬輛次,兩項數據均創口岸歷史新高
◆香港「七一」假期,大橋珠海口岸預計6月29日、30日和7月1日客流達到27萬人次,日均約9萬人次;車流料超過5萬輛次,日均超1.7萬輛次左右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