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成就綜述
香港文匯報訊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改革發展,把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作出戰略部署,把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謀劃推進。
新華社28日發表題為《匯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成就綜述》的報道。報道指出,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樑,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文化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大大激發,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匯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凝心鑄魂 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
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
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以一系列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引領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工作不斷打開新局面、形成新格局。
正本清源,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強基固本,文化管理體制逐步完善;成風化人,匯聚起同心築夢的磅礡力量。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報道指出,從制定《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到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從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到推動出台英雄烈士保護法、愛國主義教育法,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更好構築起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人民至上 滿足新時代美好生活新需求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深刻闡述和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落實總書記要求,《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等出台,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更加鮮明,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更加完善。
時代問卷,精彩作答。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方面,着眼於宏觀制度構建,《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持續推進,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另一方面,着眼於落細落小落實,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精準匹配文化供給內容和供給方式,推動文化服務更接地氣。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比上年增長8.2%。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增強,文娛休閒行業快速恢復,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
守正創新 提升中華文明感召力影響力
主持以考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為主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孔廟、敦煌莫高窟等歷史文化遺產地考察,就文物、考古、非遺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下,我國着力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推動中華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我們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各國文明的養分,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提出並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成功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良渚論壇、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等……立足五千餘年中華文明,依託我國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新時代中國形象更加可信可愛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