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園地】文學逢春 ──「華夏博覽看今朝」港生內地研學活動稿
楊之然 漢華中學五年級
踏過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黑色鐵門,視線所及處,一棵如雪落滿枝頭的白色櫻花樹映入眼簾,綠茵草地上落滿了凝脂樣的花瓣,像是昨夜悄無聲息地下了一場大雪。抬起頭來,一路看上去,花與花的縫隙間露出的天空那麼可愛,藍得自然而純粹,陽光柔和,像是一盞路燈。
玻璃大門上有一個特別的銅把手,那是一個瘦小的掌印,手指微曲,嵌入的指紋清晰可見——那是巴金老先生的手印。我靜靜地撫摸着這個小小的掌印,古銅裏似遠遠地將微薄的溫暖傳遞過來,我用力與掌印合一推開門,一個寬闊而宏大的文學世界展現在眼前。「去吧,孩子。」像是巴金老先生慈祥的聲音,帶領我,走去探索這文學的海洋。
走進展館,透明的展櫃中擺放着老舍先生創作《四世同堂》的手稿。與其他作家上面布滿紅字黑圈塗改的稿紙相比,老舍先生的手稿極少改動,字跡十分工整,儼如一幅書法作品。一個個方正大氣的文字,像是一個個方正大氣的天地,我彷彿看見一位戴着眼鏡的老人坐在靠窗的書桌前,看着窗外的白玉蘭,提筆一筆一畫沉穩地寫下一部部曠世奇作。文學,應該見天地、見眾生——看着這些手稿,我的腦海裏忽然想到了這句話。在一格格展櫃裏,一篇篇手稿中,我看見一位位作家從記憶裏一個個獨立的文字形象復甦,演變成一幀幀動畫在腦海裏播放,他們或在深夜裏筆耕不輟,或在海邊靜候日出,或在竹林望月,或在細雨咖啡店裏構思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而我也跟隨着他們成為畫中人,一起體驗文章裏的故事,一起驚訝於自然之雄偉壯觀,一起為偶然迸發的靈感而喜悅。我將手按在展櫃之上,似感受到了泛黃的紙張裏含蓄而熱烈的心血與音容笑貌,心跳也隨之澎湃起來。
走出館外,四月的春風即刻擁上來,花園裏坐落着13座雕像。爛漫的櫻花樹下,冰心靜靜在樹陰下讀書;遒勁的紫藤木下,郭沫若雙手揚起,仰望天空,他在與舊中國對話,寫下憤怒的《死水》——每一尊雕像都栩栩如生,彷彿文豪就在花園裏談天論地,與我共賞四月的春景。岸邊的柳樹抽出新枝,初生的黃綠嫩芽還是捲曲的,都蕩漾着無限生機。
我坐在長椅上,北京雖還帶着薄薄春寒,可激烈的心跳讓我感覺不到一絲寒冷。在文學館裏,我看到無數作家的真跡,體驗到他們的創作環境,走過他們的心路歷程。我明白他們並非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也有交流,也互相寄着友情書信,他們心繫國家,在人人皆讀寫文言文時,敢為人先用白話文創作下一篇篇新詩,一部部小說,將文學之門拉得更開,湧進更多的人,湧入更多的文。通過一份份介紹,我與作家們古今對面交流,與他們共情,一齊談論文學,他們教會我以筆寫愛,用手寫心。椅旁的花樹下,粉紅色的櫻花掛在枝頭,有些開得正盛,有些含苞待放,期待着在風的養育下開出更美的春天。而我站在一尊尊雕像前,像蜜蜂一樣處處留下自己無以言喻的激動與快樂。悄無聲息下,枝頭的花苞似受到感染,微微張開了一瓣。
離開文學館時,我又仔細地端詳那顆白色櫻花樹。風拂過,幾片花在空中打旋,落在我的髮頂,像是被館內的文豪輕撫了一下,一股暖流又從心中湧過。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今天的這份快樂,我將會把這份快樂深深烙印在腦海裏,一直激勵着我在文學的道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