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樞紐/善用國際化優勢 打造「留學品牌」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目標,香港有五間大學名列全球百強,在影響力、科技創新等方面,特別是香港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獲多份國際報告認同,「國際化有三方面,第一教職員的國際化,第二學生的國際化,第三共融理念的國際化,歐美學生、一些新興市場如『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東盟國家學生等,我們都無任歡迎。」李家超指出,香港有優勢打造「留學品牌」。
八大非本地生限額倍增
2024/25學年起,八間資助大學非本地學生限額將由現時20%倍增至40%;政府去年向「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以將「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增至150個,全額資助「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來港修讀學士學位及研究院課程。「一帶一路獎學金」推出至今,已惠及超過430名來自3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
李家超表示,高等教育是需要共同發展,尤其歡迎東盟國家,「因為我們都是鄰居,在文化、認知等方面,大家更容易融合在一起,我們的發展空間除自身質量提升,還要將領域提升,即是走出去。」八間資助大學的校長已組成校長會,持續加大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而教育局局長早前率團出席美洲教育者年會暨教育展、2024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推廣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要推動走出去舉辦展覽,讓當地學生了解香港高等教育是全開放、擁抱所有學生的地方。」
李家超指某些國家針對如內地留學生,香港則歡迎他們來港留學。「我們希望吸引多元人才包括內地生,我們是歡迎他們來港留學,甚至來港做博士研究,我們在這方面起步沒多久,所以開拓空間和潛力都比任何地方大。」而政府的教育經費足夠應付,可提供獎學金、助學金,與海外相比,香港在留學方面有競爭力。
然而,西方的政治壓力不斷壓迫本港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對於西方的政治圖謀會否影響香港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李家超認為香港包容性強,外地學者來港都會知道香港沒有歧視成分,也知道香港教育不會政治化,「這是香港的吸引力,我們都會保護外地科研人才不受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