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表文章:《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成就綜述》 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 「中國號」巨輪穩健前行
【大公報訊】新華社26日發表文章,題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成就綜述》。文章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等多項改革部署,勾畫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並以之為指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轉變發展方式,開拓發展空間,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 釋放發展活力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出這一重要論斷。將市場的作用從「基礎性」上升到「決定性」,一詞之差,反映我們黨對市場作用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標誌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一道世界級難題,也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十多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又及時防止市場的無序、失靈,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持續優化經濟結構 積蓄發展動能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此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一條主線,貫穿於全面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和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當前,錨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各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已繪就,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中國號」巨輪正無懼風雨穩健前行,駛向更遼闊的水域、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