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王國興衰變遷令人難忘懷

◆圖為曾於屯門青山灣經營的第二代太白海鮮舫。  資料圖片
◆圖為曾於屯門青山灣經營的第二代太白海鮮舫。 資料圖片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舊明信片中,可見三位一體的「珍寶王國」,左起:太白海鮮舫、珍寶海鮮舫、海角皇宮。 網上圖片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舊明信片中,可見三位一體的「珍寶王國」,左起:太白海鮮舫、珍寶海鮮舫、海角皇宮。 網上圖片

  太白海鮮舫1950年開業初時只是一艘木製登陸艇。李仕傑回憶,1949年後,許多海外商人都來香港仔吃海鮮,為太白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那時沒什麼先進的養魚技術,所以從海裏捕撈上來的魚最新鮮。」1952年,太白被擴建為裝有表演歌壇的長105呎的畫舫,消費價格也逐漸上調。1960年代初,太白又被換為一艘長150呎的兩層高的新畫舫,也就是現在的第三代太白。

  後來,包括黃父(黃志強)與李父(李國超)在內的幾位商人集資打造了高三層的珍寶,然而1971年因裝潢引發的一場大火焚毀了即將開幕的海鮮舫,讓資金打了水漂。1976年,富商何鴻燊、鄭裕彤等人在投資3,000萬後完成了珍寶的重建,並幫助初始股東保留了股份。「這也是為什麼我和黃先生都是珍寶的股東,我們也衷心感謝他們的幫助。」李仕傑說。

  1980年代,香港的整體生活條件變好,旅遊業也相對發達。香港仔飲食企業收購了海角皇宮和太白,於是「珍寶王國」誕生了。李仕傑回憶,珍寶當時一天最多能招呼一萬兩千名客人,食客至少要排半小時的隊才能登上渡客遊艇,「那時最重要的生意都給了珍寶。」

  1955年荷里活電影《生死戀》、1973年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2003年的《無間道2》等,都曾在不同海鮮舫取景。1975年,太白也曾「接待」過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而它最為人熟悉的一面,或許也是它在1996年電影《食神》中的華麗「獻演」——燈光點點的船身、刻龍刻鳳的龍椅、雕有八個敦煌飛仙的頂棚……都為電影敘事增添了魅力,也引得各地影迷慕名前來。

  龍、鶴、蝙蝠是太白裝飾的主要吉祥物,船上亦有八仙過海圖、《三國演義》木刻畫、九龍壁等其他裝飾。李仕傑表示,這些精緻的裝潢代表了一代新來港人的情懷,「好多人都曾在內地做木刻,來港後需要補貼生計,所以就給船做裝飾。有的人一年要刻十個人物,所以有些雕刻略顯粗糙。」他介紹,設計者是留美歸來的人,因此船內也有許多帶有西洋元素的彩色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