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新時代 新發展 新探索

◆作者在大會發言。 作者供圖
◆作者在大會發言。 作者供圖

  彥 火

  一個「新時代 新發展 新探索——東南亞華文文學(菲律賓)國際學術研討會」於6月8日至14日在馬尼拉召開。該研討會由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世界華文文學聯會、香港《文綜》雜誌社等聯合主辦,支持單位包括菲律賓僑中學院、菲律賓千島詩社、菲龍網、香港作家聯會等13個歐美、日韓、東南亞文學社團。

  參加者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海峽兩岸暨香港 、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澳洲、日本、韓國等四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位華文文學研究者和華文作家,共同圍繞「東南亞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東南亞本土華文作家研究」、「菲律賓華文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創作成果」及「東南亞華校華文報刊對華文文學社團和華文創作發揮的作用和影響」等議題進行研討。

  研討會後,參會者對菲律賓華人社會和當地華人生活,進行參訪調研考察,由理性研討到實地認知,以促進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大會致辭嘉賓順序包括: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會長、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先生,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許東曉先生,菲律賓宋慶齡基金會名譽會長、菲華體育總會創會會長陳著遠先生,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黃雅萍文化參贊,菲華商聯總會副理事長許學禹先生,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蔡永寧先生,菲律賓僑中學院院長黃琬蓉博士。

  我在代表大會致辭如下:

  當我一腳踏入這個美麗的千島之國,我就嗅到濃厚的海洋氣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一種開放、包容、多元性文化的情懷。這是屬於菲律賓的獨特海洋文化情懷。

  回首往昔,記得多年前,參觀菲律賓的歷史博物館,館內小冊子的封面寫道:「我們的血液雖是華人,但我們的根深扎在菲律賓的土地中,我們和菲人民緊緊相連。」

  這句話道出了華裔菲人的身份認同,祖籍中華,已深植於此,血脈與菲律賓人民緊密相融。

  華人的足跡遍及五大洲、四大洋,有井水的地方就有華人。華人帶去的不光是克勤克儉的奮鬥精神,還有文化的種子。他們把文化的種子播撒在這肥沃的土地上,綻開燦然花朵、結出纍纍的果實。

  我說旅居域外的華人是文化播種者,傳承中華文脈。記得多年前,到訪慕尼黑,遇見一批留學生,他們自發創辦了一張小報,小報的小編們都是金庸作品愛好者。因為金庸的小說,他們在異國走到一起,金庸成為留學歲月那條連結故鄉割不斷的文化臍帶。

  早年我探望菲律賓碧瑤一位親友,在一家士多店驚見李小龍的海報,李小龍已成為世界性的文化符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