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學生走出舒適圈/葵涌循道中學馮詠詩老師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提出「教育即生活」,這是馮詠詩老師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教育理念,也充分體現在她的教學過程中。馮老師注重將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讓知識在生活中得到實際應用。她深信:「學生學到的知識應該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作為一位電腦科老師,她希望教給學生的知識能夠終身受用,例如WiFi出現問題應該如何檢查。她希望同學們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在問題發生的時候能夠勇於嘗試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實踐於生活中,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實際的幫助。
應該把知識應用於生活中
馮老師深信,教育不僅僅是在教室裏傳授知識,更應該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收穫。近年來,她組織並帶領學生們參加了一系列的出國交流活動,讓他們走出課堂,走進世界,開拓眼界,體驗異國文化,並致力於讓學生們在他們的經驗中獲得真正的啟示。
她鼓勵學生們通過五感去感受這個世界,並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早前一次哈薩克之旅中,馮老師精心策劃了一個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在香港的超市中尋找一些認為能在哈薩克見到的食物品牌。學生們熱情參與,他們挑選了各種不同的食品品牌,例如M&M朱古力。她啟發學生們在哈薩克實地考察的時候思考:在哈薩克是否有M&M,如果沒有,是否有類似的替代品?如果有,他們的包裝、製造過程和口味是否一樣?這個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也啟發了他們在生活中的創造力。
然而,組織交流團的過程並不容易。馮老師從無到有,從選擇地點開始,中間需要收集大量資料,並與當地的市政府和學生進行聯繫,協商合作事宜,確保同學們能夠有一個豐富而有意義的交流經歷。「活動僅僅是一個糖衣,如何透過活動讓同學有所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有老師笑稱,馮老師作為一個電腦科老師,為什麼要組織交流團這種耗時耗力的活動?
申請資助讓所有人能參加
對馮老師來說,這不僅僅是帶領學生去不同國家的機會,更是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無限可能性。在全球化的社會中,學生們的機會不僅限於國內,只要他們勇敢地去探索,他們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近期,馮老師成功申請到政府資助,計劃組織一個波蘭和捷克的交流團。這個資助讓同學們只需要支付幾千元的費用就能參加,讓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其中。馮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有機會去不同的地方,去體驗和了解不同文化。每一位同學都有親身體驗並感受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的機會,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更多的人生價值。
馮老師的努力和付出,讓學生們有機會走出舒適圈,探索世界的廣闊。這些經歷將成為他們人生中寶貴的回憶和啟發,對他們的未來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大公報實習記者汪澤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