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懷裏藏橘\喬 苓

  內地文綜節目《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最後一期,提到詩人曾鞏對其家鄉南豐蜜桔的讚美。南豐蜜桔曾是貢橘,節目裏說曾鞏十分喜歡蜜桔,在家中就種有兩棵。

  橘的意象很早就在中國文學出現。屈原《橘頌》是第一篇吟詠橘的詩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認為橘樹是天地間最美好的樹。到唐代,《全唐詩》中運用橘意象的作品有上百首,如張九齡筆下「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白居易所寫「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謂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洞庭橘和南豐蜜桔都汁多渣少,香甜爽口。晚唐時,詩人陸龜蒙多病但嗜酒,好友皮日休將新鮮的洞庭橘送到他枕邊來解酒。皮日休詩曰:「知君多病仍中聖,盡送寒苞向枕邊。」陸龜蒙和詩:「珍重更過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邊。」有人獻橘給梁元帝,一蒂三十子,為少見的瑞異,陸龜蒙稱讚洞庭橘珍貴過於「三十子」,以此感念友情。

  懷橘和孝親思想歷來聯繫緊密。陸績拜見袁術,袁術以橘子款待他,他藏了三枚入懷,在拜別時橘子從袖裏滾落到了地上,陸績趕緊解釋說,橘子甜美,要帶回去給母親吃。「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在朱自清的《背景》中,父親穿過鐵道,爬上月台要給兒子買的,也是橘子。沈從文的學生汪曾祺有一次去看老師時正牙疼,臉腫得很高,沈從文未及說一句話,出去先給汪曾祺買了幾個大橘子。

  柑橘因為價格便宜,今天走親訪友帶上一兜,總會覺禮輕。但君子之交淡如水。情至深處,橘子最潤喉,最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