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錦囊】謹防被知識付費「割韭菜」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如今,知識付費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相當一部分網友對此也是心甘情願「掏錢」。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從本質上而言就是知識引導了人類的進步。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表達了人們對知識的重視,因為沒有領先或是與時俱進的知識或技術,一個國家的產業必然落後,一個人的能力也不會強到哪裏去。

  知識雖然無影無形,但知識的形成卻凝聚了很多人的勞動,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成本,因此知識作為一種商品對特定對象出售也是理所當然的。社會上也存在着很多所謂的「免費知識」,但我們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知識分享者覺悟之高,真心願意將知識無償分享給廣大網友。

  向畸形化方向發展應正視

  觀察到,當前知識付費已經開始向畸形化的方向發展,這是因為各種知識分享平台存在的目的是以盈利為主,甚至為了盈利不惜一切手段;另一方面,一些網友對自己所需的知識定位不清,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就盲目跟風去購買所謂的知識付費內容;還有一方面,有些知識分享者所學到的「知識」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錯誤,因此他們的知識分享不僅不能幫助到人們,反而害人不淺。

  我認為,廣大網友為了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為知識付費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當前的知識付費市場亂象頻發,廣大網友要想分辨真偽並非易事。例如,「如何月賺百萬、年入千萬、怎樣天天買入漲停股」等等之類的話術,往往會吸引到無數追求一夜暴富投資者的眼球。事實上,這些亂象令當前各類知識付費平台已經不是用於知識分享,而是一個所謂知識網紅匯聚的平台。人們在這個平台上更多的在於跟風「八卦」,獲得一種所謂的滿足感,而非真正尋找老師為其「傳道授業解惑」。

  要引入具備知識各類人群

  未來,知識付費平台想要更好的發展,就不能只將網紅、大V等群體作為攬客對象,而是要引入真正具備知識的各類人群,例如學界的資深教授、市場經濟學家以及國家認可的各類專業人才等等,唯有如此才更有利於知識的真正傳遞分享。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