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箴今品】時窮節乃見 逆境知本性
一、觀操守在利害時,觀精力在飢疲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鎮定在震驚時。
二、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以上語出《格言聯璧·存養類》)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主張:「人就其本性,是政治的動物。」社會由一個個的人構成,而人生則由種種的人際關係構成。因此,如何觀察「人」、了解「人」,是古今中外社會人人都關心的重大課題。
相傳為姜太公所作的兵書《六韜》,列舉了八條觀人的法則:
知之有八徵: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閒謀,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徵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這一套古老的觀人術,對現今的工商管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古語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生於春秋時代的老子,在《道德經》中早有明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試問在世間上,和你最親近的人是誰?不是父母,不是愛侶,也不是子女,而是你自己。我們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心中,但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一般人總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是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的確,人們很熟悉平時的自己、慣常的自己;可是,一旦面臨壓力測試,在極度的緊張、艱苦、恐懼、憤怒的時候,他們才驚覺自己竟然會做出這樣的反應來。
學會忍耐 掌控情緒
儘管如此,大家不要太害怕考驗。儒家有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佛家也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從來都栽種在溫室的小花,是經受不起外間的風吹雨打的。
忍之為德,乃世間各大宗教共讚之法。面對利害、飢疲、喜怒、震驚時能忍,面對大事難事時能忍,逆順時能忍,群行群止時能忍者,必成大器。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免會遭受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同學們在學業和人際關係中,總會遇到各種挑戰。不要怕,把它們當作啞鈴,用來好好地鍛煉心靈的「肌肉」吧!
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李敬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高級研究助理)